政治:《經濟學常識》考點解析教案
2.收入分配理論是李嘉圖經濟學說的中心。
3.按照李嘉圖的觀點,工資、利潤、地租都來自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是從他的一元勞動價值論必然得出的結論。(李嘉圖的上述認識,從質的方面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
4.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在經濟學說史上,李嘉圖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這一概念。相對工資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雇傭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著在資本主義的國民收入中,工人階級所占的份額下降,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
5.李嘉圖的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的觀點。
((1)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工人的貨幣量,是工人獲得的名義工資;工人用獲得的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獲得的實際工資。
(2)名義工資上漲,實際工資不一定增加。)
(3)真實反映雇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他的一大貢獻。把工人實際工資的下降歸因為人口的增長,表明他對此問題未能作出科學的回答。
考點三:理解李嘉圖的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
1李嘉圖發展了斯密的國際分工理論,提出了比較成本學說。
2.比較成本學說的內容:①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一樣的;②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他國生產的東西,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
3.評價: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①比較正確地反映了不同國家間經濟發展的一種內在聯系和客觀要求,對指導不同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增進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②但這一學說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一國參與國際分工,到底能否給自己帶來好處,取決于許多方面的因素,處理不好會給本國發展帶來嚴重危機。
③對現在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必須從本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注意維護本國的經濟安全。(注意:①開放觀念和②③風險意識)
④實際上,它同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一樣,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向外擴張、建立世界霸權的愿望。
專題二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1)馬克思與《資本論》
考點一: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的重大意義
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是人類經濟思想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性變革。它不僅使勞動價值論進一步科學化,而且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實現了經濟學研究對象和方法的變革。
⑵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把生產關系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對象。
⑶馬克思主義把唯物辯證法作為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根本的方法。
⑷正是由于馬克思、恩格斯正確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科學研究方法,所以他們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暫時性,創立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于無產階級認清自己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