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常識》考點解析教案
(2)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考點一 :了解勞動二重學說的含義及意義
1.勞動二重學說的含義
⑴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勞動叫具體勞動,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叫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⑵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具體勞動與自然物質是商品使用價值的源泉,而價值的源泉是抽象勞動。
2.意義
這一學說不僅科學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使勞動價值論成為科學,而且為剩余價值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從而成為歷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考點二:說明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主要作用
1.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⑴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⑵它的基本內容是:①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②商品交換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
2.價值規律的主要作用
⑴自發地使社會資源在不同的生產部門之間流動。(why?)
⑵促使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why?)
⑶實現優勝劣汰。(why?)
考點三 理解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在批判地繼承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學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⑴與斯密、李嘉圖把商品和價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疇不同,馬克思認為他們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生產關系,都是歷史的產物;⑵馬克思區分了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揭示了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與商品的二因素之間的關系,回答了古典學派沒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問題,使勞動價值論成為科學。⑶馬克思正是在其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趨勢。
(3)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
考點一 :理解剩余價值的含義、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主要方法
1.剩余價值的含義
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
2.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主要方法
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⑴在工人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得情況下,通過延長工作日的長度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的方法叫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⑵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情況下,由于科技進步等因素使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必要勞動時間縮短而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的方法叫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考點二: 理解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
⑴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獲得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
⑵剩余價值理論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對工人認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階級覺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
考點一: 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但這種過剩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過剩。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這一矛盾有兩個表現:一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它們的激化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