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原理與方法論最新整理
1、〖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方法論〗:(1)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2)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堅決反對脫離群眾的傾向和作風。(或:在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人民群眾服務;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時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反對〗:反對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認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宣揚少數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
第二部分價值觀、人生觀(5條原理)
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表現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導向作用。
2、〖方法論〗:要求我們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牢固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
3、〖反對〗:反對忽視價值觀修養的錯誤思想。
二、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過自己的活動,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社會價值);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自我價值)。二者是辯證統一關系,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處于首要地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2、〖方法論〗:要求我們把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統一起來,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3、〖反對〗:反對割裂二者關系,片面強調其中某一方面的錯誤。
三、個人與社會相統一原理
1、〖原理內容〗: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發展。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2、〖方法論〗: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即既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同時又要為社會的進步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
3、〖反對〗:在日常生活中,反對超脫社會,企圖孤立于社會的個人英雄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社會條件、社會環境而無所作為的觀念和做法。
四、人生價值的實現原理
1、〖原理內容〗:人要在勞動和奉獻中體現和創造價值,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