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一輪專題復習教案
經濟學思考:
(1)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2)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對企業的生存競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企業應該開展正當競爭,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三鹿牌部分批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這反映了企業經營者采用假冒偽劣手段欺騙消費者,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3)如何解決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①企業和經營者,要提高素質 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市場交易原則,自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要加強自身的安全體系和道德體系建設,誠實守信,依法經營,通過抓管理、抓質量來提高產品競爭力、贏得消費者信賴。
②消費者,要提高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知識和能力;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③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打擊各種經濟違法犯罪行為,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食品認證制度,通過認證的合格產品才能進入市場;完善食品安全法規;建立健全政府職能部門的問責制度。
④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要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這是規范此類事件的治本之策。為此,國家要切實加強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2.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XX年11月9,國務院出臺十項措施并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經濟學思考:
(1)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和主要目標
(2)積極的財政政策:當前形勢下,政府要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等。
●【典例解析】
【例1】(09江蘇卷13)XX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這部法律自XX年6月1目起施行。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這一規定要求食品生產者必須
a.嚴格遵守市場規則 b.轉變企業經營方式
c.明確企業經營戰略 d.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解析】本題考查市場秩序與市場規則的知識,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食品生產者要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生產、檢驗,這實際是要求食品生產者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故a項正確;其余各項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a
【例2】(09安徽卷2)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并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XX年我國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屬于運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運行的是
a. 擴大信貸規模和優化信貸結構 b. 提高農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貧標準
c. 提高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 d. 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推進稅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