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收入與分配復習教學案
11、【解析】第(1)問設問中明確規定了所用的哲學原理是認識與實踐的關系,解答此題要完整運用原理內容,按原理層次分別分析實踐決定認識和認識的反作用,從黨的xx大提出的分配原則及貫徹這一原則的意義方面回答即可。第(2)問要認真閱讀材料二、三內容,從中概括出共同反映的問題,不要具體量化,只做定性分析。對于如何解決材料中反映的經濟問題,要注意教材相關知識的運用,根據材料二中的“注”,并結合社會現實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可。第(3)問是政治常識范疇,明確運用黨的有關知識,因此要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同時黨提出的分配原則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利益,要運用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分析。
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黨的xx大提出的這一關于分配的原則要求源于實踐的需要,順應了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這一要求體現了黨在實踐基礎上對公平與效率關系認識的深化;這一要求將繼續得到實踐的檢驗。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貫徹落實黨的xx大的這一要求,對于提高效率、促進公平、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具有重要作用。
(2)勞動者報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利潤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這表明在我國初次分配中存在利潤比重過大的問題。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利,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工資隨勞動生產率增長而增長。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保證企業為勞動者繳納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金。在政府引導下,建立健全工會組織,提高勞動者在與企業談判中的地位。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
(3)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黨和政府有責任妥善解決分配領域中的不合理現象,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的生產和改革的積極性。
【精品題庫】
XX年9月15日,《海南經濟報》報道,從1979年起,海南農村經濟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農村實行了農業生產責任制,把按勞分配的原則落實到實處,而且也改革了過去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上過分集中、形式單一的舊體制,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海南農業至此進入了一個革新時期。據此回答1~3題:
1.在公有制經濟中,按勞分配的對象是( )
a.社會財富 b.個人消費品
c.生活必需品 d.國民生產總值
2.下列屬于按勞分配的是( )
①國有企業職工工資 ②國有企業職工的獎金、津貼
③外資企業中職工的工資 ④個體勞動者勞動所得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在我國現階段,不同國有企業的職工,付出同樣的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也有所差別。這是因為( )
a.勞動者付出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不同
b.按勞分配的實現與企業的效益聯系在一起
c.貫徹按勞分配原則使企業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d.按勞分配與按資本要素分配是聯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