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復習導學案
4、(09海南18) 最近,我國有科學家采用鋁鈹埋藏測年法的技術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其他測年法,學術界采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
①任何具體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都具有局限性
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題干材料體現了人們認識的發展,不同的具體實踐對認識的檢驗都有時代的局限性,故①的說法正確;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故②的說法不正確;③中“必然”的說法太絕對;④的說法體現了認識的不斷發展。故①④的說法正確。
5、(09浙江32)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5000只“冰川豹蛛”進行測量后發現,1996-XX年間,這種蜘蛛的體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當地每年的解凍期提前了20-25 天,這支持了他們的猜想,劇烈的氣候變化對當地蜘蛛的生長產生了影響。該研究小組負責人表示這種影響的后果很復雜,一下子無法估計出來,這一說法體現了
① 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 ② 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③ 世界總有一些秘密不能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排除錯誤的選項①③,①聯系是有條件的③犯了不可知論的錯誤,并且③也不是哲學道理;只有d ②④符合題意。
6、(09山東24)XX年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下列與《物種起源》中“物種變異、逐步進化”蘊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b.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
c.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d.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
【答案】c
【解析】本題是逆向型選擇題。題干體現了運動和靜止、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和辯證的否定觀,而沒有體現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故選c項。
9、(08全國ii 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取得的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黨的十本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從認識與實踐關系的角度,說明黨的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學依據。
解析 本題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要能夠全面再認再現這一知識點,其次要從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兩個角度論證黨提出這一要求的依據。
答案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黨的xx大提出的這種關于分配的原則要求源于實踐的需要,順應了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這一要求體現黨在實踐基礎上對公平與效率關系認識的深化;這一要求將繼續得到實踐的檢驗。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貫徹落實黨的xx大的這一要求,對于提高效率、促進公平、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