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過程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2.理解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是實踐(1)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是因為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一方面,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實踐受主觀認識的指導;另一方面,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事物。這樣在實踐過程中,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就有了一定的聯系,人們就可以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如果以一種主觀認識為指導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事物,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那就證明這種認識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2)堅持實踐標準,并不排斥邏輯證明的作用。堅持實踐正確標準與堅持馬克思主義是一致的。(3)社會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是反復、復雜的過程。某一次具體實踐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與指導實踐的認識不一定具有必然的聯系。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一次實踐的成功(或失敗)來判斷指導該實踐的認識是正確(或錯誤)的。否則,就是對實踐標準的簡單化理解,就可能犯片面性錯誤。考點3真理(1)真理是客觀的人的認識都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只有一個真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確的,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權力、地位等)為轉移。(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考點4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客觀條件:具體的實踐水平,特別是社會實踐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的制約。主觀條件: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拓展性講解:如何理解真理和謬誤是統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