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考點解讀復習:文化與生活
②進行文化創新必須繼承傳統(吸取傳統文化中營養)、推陳出新(辯證對待傳統、適應時代要求融入時代精神)。
③進行文化創新必須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護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進行文化創新必須正確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堅持正確的方向。
⑤進行文化創新必須立足時代要求,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⑥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新的主體,因此進行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自覺走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5、文藝工作者在文化創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定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立足人民群眾的偉大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考點一 中華文化
1、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穿越歷史長河,世代相傳,綿延不斷。
①古代輝煌的歷程(時間上的久遠綿長)。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
②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代代相傳,不因時間和世事的變遷而中斷,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人類文明)。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華民族自古以為就重視歷史經驗,保存歷史資料)
(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民族文化異彩紛呈——表現為“三性”
①獨特性---含義: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以其獨特的內涵展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a、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b、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②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a、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b、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有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注: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在哲學生活中體現為一系列“存在決定意識”。
③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2、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義:即求同有異和兼收并蓄。
①所謂“求同有異”就是能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與其他民族文化和諧相處。
②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義: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時這種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