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政治哲學核心考點
④要有正確的實踐方法即工作方法。認識的辯證過程是:①實踐認識實踐無限循環;②感性-理性-實踐
26,真理(四)★★★真理與謬誤的界限:是否正確反映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1)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2)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觀性:①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②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真理的客觀性兩點)
(3)真理的絕對性或絕對真理的含義:①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包含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②世界是可知的,每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向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③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
(4)真理的相對性或相對真理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是有限度的:
①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客觀世界的一定范圍的正確認識,有待于擴展;
②從深度上說,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確認識,有待于深化;
③從進程上說,它只是對事物的一定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于發展。
(5)任何客觀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
①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聯結、相互包含的,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相對真理包含著絕對真理的成分和顆粒。
②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又是辯證轉化的,真理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永無止境的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從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6)真理的具體性指真理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并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
27,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四)★★
(1)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即確定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①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
②實踐也一定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③凡經過實踐檢驗過的都包含絕對真理的因素。
(2)實踐標準的相對性即不確定性是指:
①一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
②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③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經受實踐的檢驗。
28,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價值評價(價值的特點)(四)
(1)價值指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或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用關系。價值由兩方面構成一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性能,價值是在二者的關系中生成的。
(2)價值的客觀性表現在:(兩方面)
①價值必須以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屬性為現實基礎;
②人的需要是受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制約的。
(3)價值的主體性表現在:★★
①客觀事物的某種屬性是否具有價值及何種價值要以人的需要為基準;
②同一客體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是不同的,帶有主體的個性特征;
③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在實踐中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一種創造性關系。
(4)價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性、本質和規律進行認識的基礎上,把自身需要的內在尺度運用于客體,對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判。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應當符合兩項基本要求:一是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二是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兩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