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生活與哲學復習教案
①“災難”和“進步”作為矛盾雙方,包含著向對立面轉化的趨勢。
②“災難”向“進步”轉化是無條件的,體現了矛盾雙方的互相貫通。
③“災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進步”轉化,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災難”促進“進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某些外因的決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福建,35)在社會實踐活動期間,某校組織學生前往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參觀,村干部向同學們生動地介紹了小崗村改革開放的歷程。“小崗村的歷史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縮影”。從中同學們可以領悟到哲學道理是( )
a.事物發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c.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d.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14.社會學家費孝通對處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有這樣的設想與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 )
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
15.中醫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一是“取類”,把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集中起來,發現事物之間的相類性,“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二是“比象”,在對“類”有了認識之后,“因而伸之,觸類而長之”。中醫“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問題關鍵 b.從整體著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質
c.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二、簡析題
16.(•天津文綜,39材料一
圖1 圖2
材料二 ~XX年我國糧食連續4年增產,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糧食供求長期基本平衡仍不容樂觀。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動物類食品消費過快增長和用糧食生產生物燃料,將擴大糧食需求;另一方面,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和保證種糧收益的難度加大,從而制約著糧食產量的提高。
(1)指出圖1和圖2反映的經濟現象及其聯系。
(2)從供求與價格關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一背景下我國糧食連續增產的經濟影響。
(3)結合材料二,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國糧食供求狀況及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17.面對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我國外交工作貫穿一條主線 即全力為確保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去年下半年以來,外交部門協同國內有關方面大力加強經濟金融外交工作,積極為國內經濟發展營造有利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