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復習學案
13.下列有關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正確的是
a.矛盾的特殊性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聯結
14.《孫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勝者,謂之神.”從哲學的觀點看,這段話表明( )
a.事物變化無常,人的認識能力無限
b.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統一的
c.事物發展不同階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特點
d.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認識了前者也就認識了后者
22.下列選項中,符合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道理的有( )
a.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避之 b.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三)、簡答題
2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永遠不能解決的。
24、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現摘錄部分內容:
——五年來(注:黨的xx大以來到黨的xx大召開的五年),我們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工作中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時,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后的標準,而主要應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么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貢獻。
以上材料體現了辯證法哪些哲學道理?
答: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表現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也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所以前句觀點是正確的,設想無矛盾的事物是不現實的。
⑵但是,矛盾并不是永遠不能解決,只要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就能使矛盾得到正確解決。如果否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回避掩蓋矛盾,搞一點論,矛盾就不能得到正確解決。
(1) 矛盾具有普遍性。報告既看到了五年來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就體現了這一哲理。(3分)
(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為經濟建設為中心”體現了善于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3分)
(3)主次矛盾關系原理和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原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為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體現了這一哲理。(3分)
(4) 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后的標準,而主要應看……”這部分論述就反映了這一點。(3分)
(5)“政治上的先進與落后,主要應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反映了矛盾的主次方面關系原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