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發育 教學設計
作用
對地貌的影響
分布地區
風化作用
使地表巖石被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
普遍
侵
蝕
作
用
風力侵蝕
形成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蘑菇等地表形態
沙漠地區
流
水
侵
蝕
侵蝕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河流流經的高原山地
溶蝕
形成溶洞及鐘乳石、石筍、石柱等
河流流經的中低緯度的可溶性巖石地區
冰川侵蝕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
海浪侵蝕
形成海蝕地貌
濱海地帶
搬
運
作
用
風力搬運
“飛沙走石”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海濱地區,作用強烈
流水搬運
“沙泥俱下”
在濕潤、半濕潤地區作用明顯
冰川搬運
物質遷移
冰川活動地區
海浪搬運
物質遷移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分,雜亂
海濱地區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區和高緯度地區
沉積
作
用
冰川沉積
堆積,形成冰磧地貌
流水沉積
形成沖積扇、三角洲、沖積平原
沉積物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具有分選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風力沉積
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黃土堆積
干燥內陸及鄰近地區
海浪沉積
形成沙灘等海岸地貌
濱海地帶
固結成巖作用
形成沉積巖
普遍3、 河谷的發育過程
4、怎樣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河流流經彎道時,水質點作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影響下,表層水流趨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壓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圖所示)。5、河漫灘是怎樣形成的 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不斷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見下圖)。6、哪些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有較強的吸引力?原因是什么? 河流地貌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堆積地貌中的洪積扇、沖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對聚落均有很強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區的聚落多呈帶狀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山區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 7、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區嗎 不是。沖積平原不僅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而且河網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適宜聚落發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熱帶地區,由于平原地區,氣候悶熱潮濕,居住條件不利,因而人煙稀少,聚落也極少,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