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復習
四、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由于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破壞了氣壓帶風帶的連續分布,使得北半球氣壓帶呈斷塊狀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壓);1月前后,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壓)。
(五)季風環流(亞洲東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區
東亞(東亞季風)
南亞、東南亞及我國西南(南亞季風)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 冬季
向 夏季
西北季風(源地:蒙古、西伯利亞)
東北季風(源地:亞洲大陸)
東南季風(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風(源地:印度洋)
五: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
冷鋒
暖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
陰天、雨雪、大風、降溫
連續性降水
過境后
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好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雨過天晴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后
降水只出現在鋒前
天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塵暴
(二)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系統與天氣(以北半球為例)
氣旋
反氣旋
氣壓
低氣壓(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氣壓(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干燥天氣
舉例
臺風
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三)鋒面總是出現在低壓槽處。對于鋒面氣旋而言,東側一般為暖鋒,西側一般為冷鋒。
2.4水循環和洋流
一: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②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更新陸地水資源。
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二:洋流
1洋流的分布
中低緯度海區,副熱帶環流:
北半球:順時針旋轉 大陸東岸為暖流
南半球:逆時針旋轉 大陸西岸為寒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副極地環流:逆時針旋轉。大陸東岸為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