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第5課時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相關的簡便計算(精選2篇)
第七單元 第5課時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相關的簡便計算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規程,理解并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
2、讓學生學會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體驗運算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學習了哪些運算律?你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嗎?
乘法有類似的運算規律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乘法的一些運算律。
二、猜測驗證,探索規律。
1.大膽猜測。
談話:猜一猜乘法有哪些運算規律?
這些運算規律是怎樣的嗎?
2.出示p61例1的插圖。請你結合這副圖來解釋乘法中有怎樣的運算規律?
學生結合圖解釋。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提問:怎樣求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得數相同,建立等式
提問:(1)你能再寫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
(2)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
(3)你能用字母公式來表示你的發現嗎?
指出:這就是乘法交換律
2、出示例2,獨立列式解答
。1)你是怎樣列式的?
。2)你能把上面兩道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3)觀察等式兩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你能有字母公式來表示你的發現嗎?
(5)指出:這就是乘法結合律
三、鞏固規律,運用理解
1、第62頁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再交流填寫理由。
2、第62頁第1題
分組計算,引導比較:這兩題哪道計算比較簡便?那么另外一題你能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也使計算簡便嗎?怎樣解決?
學生發現只要將原本不簡便的題目改成可以簡便計算的題目,然后再計算。
3.教學“試一試”。
先判斷按照原來的計算情況這兩題的計算簡便嗎?
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這兩題嗎?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評講時提問:①哪兩個數可以相乘?為什么要把這兩數相乘?②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小結:連乘時,如果有兩個數乘得的積是整十、整百,可以把這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就比較簡便。
4、第62頁上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指名交流。
5、第63頁上的第6題
齊讀題目,說明:你現在知道原來我們為什么用交換乘數位置再乘的方法來驗算的原因了吧。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乘法的交換律?乘法的結合律呢?
五、作業。
想想做做:第4、5題
課前思考:
1、例題的教學可以仿照加法交換律進行。先引導學生根據乘法意義填寫等式,并列舉更多的同類等式,積累感性認識,進而探索、發現規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換律。
2、有了學習前面三個運算律的經驗,在學習乘法結合律時可以給學生更大的探索空間。先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發現其相同與不同點,并列出相應的等式;發現其中的規律,在小組里交流。進而抽象成字母表達式,理解乘法結合律。
3、在做“試一試”中的題目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組織交流。重點討論先算哪兩個數想乘,為什么要先把這兩個數想乘。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課后反思:
1、學生在具有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學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感覺比較容易,而且理解的較好。并能把兩者進行比較找到其中的相同和不同。
2、練習中個別學生沒有很好的記:25*4=100,125*8=1000 24*5=120,因此很簡單的計算還是有學生錯。下節課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教后反思:
這課在教學的時候感覺比較順,學生很容易接受。在作業中發現,類似于想想做做第1題最后1題的題目,學生做不好,往往是只寫了一種運算律,或者是兩種都寫到了,但寫成了“乘法交換結合律”這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有必要的示范與提醒。
我發現學生在做“想想做做”第三題時,好多學生都用簡便方法計算了,我設想如果把這道題目放到課一開始,讓四個小組各做一道,通過比賽的輸贏,導入新課,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教后反思:
乘法的運算律: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有了前面的加法的運算律作為基礎學生學起來比較得法,并且通過比較其中的異同,學生更能進一步理解.這一點和邵老師的感受是相同的.
運用乘法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經過交換律和結合律變換過的式子學生似乎不是很清晰地能夠辨認出來,常常只看到表面的東西,類似看到小括號就認定是運用了乘法的結合律。而簡便計算的結果與我們課前預測的情況要糟一些,學生在計算中還是出現了許多錯誤,類似25乘4,45乘2,35乘2這樣的計算依舊不是十分熟練。也有很多學生在簡便計算時不能很快地發現某兩個數先乘比較簡便。今天是第一節新課,看來需要熟能生巧。
第七單元 第5課時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相關的簡便計算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3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
2、讓學生學會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體驗運算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嗎?
2.口算。
計算三角形三個角上的三個數的積。
。5、17、20) (35、2、29) (25、37、4)
提問:上面各題口算時怎樣算比較方便?
指出:連乘時如果有兩個數相乘得的積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就比較簡便。
1、你知道怎樣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數?
引導學生熟記常用數據:25×4=100 25×8=200 125×8=1000
口訣中相乘的積個位上是0的。
2、簡便計算
28×15×4 45×13×2 9×4×25 125×18×8
二、運算運算律,簡便計算。
出示:35×18 25×16
。1)指名板演,列豎式計算,集體練習。
。2)討論:怎樣運算比較簡便,可以不必列豎式計算,直接口算得到。
(3)討論25×16,想25和誰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或整百?25需要和相乘,怎樣找到4,(將16分成4乘4)
25×16
=25×4×4 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得到。
=100×4
=400
(4)35×18怎樣做比較簡便呢?學生仿照上述的樣子試做。
三、出示想想做做第8題,誰能將他們做的又對又快?學生集體練習,說說上下兩題的聯系。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四、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5×12 35×16 25×32×125 25×16
指名扳演,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p63、7。
先獨立填表,再觀察和比較,說說積是怎樣變化的。
四、作業
想想做做第9、10題
課前思考:
1、通過讓學生算一算,在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的計算過程,交流各自的體會,進一步體會使計算簡便的關鍵。
2、35*18 25*16讓學生探究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得到不同的簡便的方法,從中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教導學生看見25通常的情況是想到25,看見125通常想到8。
3、第7題滲透了積的變化規律?梢宰寣W生先獨立填表在觀察和比較,說說積是怎樣變化的。
課后反思:
針對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在復習這一環節,我們重點訓練了25×4=100 、25×8=200、125×8=1000,35×2等這樣常見的也是常用的簡便計算的算式。在學習新課:35×18 16 時,學生心中有了簡便計算的關鍵的一步:35×2、25×4,就自然而然地從已知的數中去尋找,很快地就有了答案。
在訓練過程中,有許多新的情況出現,部分學生有些措手不及,看來這方面的練習還得多做,所謂熟能生巧還是需要,讓學生在大量不同類型的題目中感悟方法的巧妙和解題的技巧。
教后反思:
和周老師一樣我本堂課先復習了25×4=100、125×8=1000這樣常見的也是常用的簡便計算的算式。本堂課主要是學習像35×18這樣的只有兩個乘數的簡便計算,我是先讓學生自己去找方法,看誰算得快,又算得正確。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被引了出來,最后的效果也不錯。從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的錯誤率還是很高,還需多加練習。
教后反思:
簡便運算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每個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同樣教學中都是先滲透25×4=100、125×8=1000也就是看見25最先想到4,而看見125最先想到8,而再練習中看見25還會見到分成5*5的現象的 。但是大多數的同學簡便運算還是比較興趣的,畢竟可以使計算變的簡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