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單元 第一節(jié) 宇宙中的地球(人教新課標)
師:太陽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請一位同學看圖回答。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方法引導)師:回答正確!九大行星繞太陽的轉動叫公轉,我們常用運動方向、軌道平面和運動軌跡等來描述九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運動。下面我們來做一項活動,了解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請大家繼續(xù)看投影,仔細觀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轉方向的箭頭,九大行星公轉的方向有什么特點呢?(合作探究)生:方向相同。師:大家觀察得很準確,回答得非常好a九大行星公轉具有同向性的特點。大家再看表1.1——九大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轉運動的軌道傾角與偏心率分別是大還是小?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都較小。師:很好!九大行星的軌道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過17°。因此,九大行星的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說明它們的軌道具有共面性的特點。九大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較大,分別為0.21和0.25。它們的公轉軌道同圓相當接近,有近圓性的特點。哪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有沒有特殊的地方?生: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沒有特殊的地方。師:非常正確!地球具有的運動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下面再請大家看投影。(投影: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shù)據(jù) 見下表)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shù)據(jù)
行星
質(zhì)量
(地球為1)
體積
(地球為1)
平均密度
(g/cm2)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類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0.05
0.82
1.00
0.11
0.056
0.856
1.000
0.150
5.46
5.26
5.52
3.96
87.9d
224.7d
1a
19a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317.94
95.18
1316.000
745.000
1.330.70
11.8a
29.5a
9h50 min
10h14min
遠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14.63
17.22
0.0024
65.200
57.100
0.009
1.24
1.66
1.50
84.0a
164.8a
247.9a
約16h
約18h
6d9h(方法引導)師:按照距日遠近、質(zhì)量、體積等結構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為三大類。請你分析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分別具有哪些特征? (合作探究)生:(可以讓不同的同學進行補充)師:(評價學生答題情況,多鼓勵)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三類行星分別有以下特征: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離太陽近,表面溫度較高,體積和質(zhì)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類地行星中心有鐵核,金屬元素含量高。衛(wèi)星很少,或者沒有。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離太陽比類地行星遠,表面溫度低,體積和質(zhì)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們的衛(wèi)星數(shù)目多,并且有光環(huán)。遠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們距離太陽遠,表面溫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大體上介于前兩類之間。遠日行星表層氣體以氫和甲烷為主,冥王星有無大氣還不清楚。遠日行星都有衛(wèi)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環(huán)。師:地球與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沒有特殊的地方?生:沒有。師: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質(zhì)量、體積、平均密度和公轉、自轉運動有自己的特點,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高潮(重難點突破)師:(過渡)然而,地球貴在是一顆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板書)三、存在生命的行星為什么地球上會出現(xiàn)生物?這與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請大家看書p6內(nèi)容,討論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條件有哪些。生:(讀書,討論,總結)師:溫度和水分條件:日地距離適中(1.496億千米),使地表平均氣溫為15 ℃,有利于生命過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地球上的溫度,還有利于水的液態(tài)存在。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質(zhì)量適中,吸引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又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以氫、氧為主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內(nèi)部的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縮,使地球內(nèi)部溫度升高,結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內(nèi)部的物質(zhì)運動,例如火山爆發(fā),加速了水汽從地球內(nèi)部逸出的過程;再次,地表溫度的逐漸降低,使水汽經(jīng)過凝結、降雨,落到地面低洼處,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現(xiàn),孕育了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并逐漸向高級生物進化。(方法引導)師:(設問)地球以外有沒有生命?請大家閱讀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們要找地外生命,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生:應該參照地球上出現(xiàn)生命的條件來尋找。師:很好!下面我們一起在再做一個活動,主題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提示:生命的出現(xiàn)需要哪些條件?尋找一顆什么樣的恒星?在這顆恒星周圍的什么地方找一顆行星?這顆行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合作探究)生:(學生根據(jù)教材p7“活動”的設計,以小論文的方式談談自己的思考)……小結: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宇宙的范圍是非常之大,隨著人類探測手段的發(fā)展,人們觀測到的宇宙范圍還會擴大,人們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認識也就會越準確和全面。我們還學習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與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這就為同學們將來尋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