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酸雨
教學重點: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知道,地球表面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厚度約為XXkm。大氣是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之一,沒有大氣就沒有生命。你們知不知道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氣有多少?
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的空氣約10000多升?梢,空氣的質量如何,與人類息息相關。隨著現代工業和交通的迅猛發展,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的排放,超越了大氣自我凈化的能力,就產生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大氣污染。目前,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人類面臨的幾個全球性的大氣環境問題,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閱讀過這方面的文獻嗎?
討論小結:大氣環境問題有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粉塵,光化學煙霧等。
講述:有一首詩我們都非常熟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本是滋潤萬物的生命之水,但由于大氣污染,“生命之水”也可以變成“死亡之水”,那就是酸雨。
提問:從化學的角度,弱酸性可以用ph值表示,同學們知道酸雨的ph值在什么范圍?
討論小結:空氣中含有 , 在水中達到溶解平衡時,ph約為5.6,因此,普通降水的ph值約≥5.6,而酸雨的ph值則小于5.6。這個概念1872年首先由美國人robort augus smith提出。
提問:我們在化學課上學過酸雨的形成與 有關,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討論:學生討論 與水、 與空氣中 的反應。
演示:酸雨的形成與危害
閱讀文字:北美、歐洲、中國西南部為世界三大酸雨區。北美等地的酸雨,一般65%左右為 ,30%為 ,而中國的酸雨約90%為 ,由于我國的燃料以煤為主。
討論小結
播放錄像:酸雨對建筑的危害、酸雨對樹木的危害、酸雨對魚類的危害
講述:酸雨既然作為重要的大氣污染問題之一,一定具有巨大的危害。請同學們邊看錄像邊歸納,酸雨的危害主要在那些方面。
學生回答:酸雨會使土壤酸化,毀壞森林和莊稼;損害建筑、文物
講述:我國僅江蘇、浙江等7省,因酸雨就有7.5億畝農田減產,年損失37億,森林生態系統被破壞,損失54億。
故宮4個角樓的鎏金,在50年代做成,80年代就失去光澤;盧溝橋和天安門前的華表等古跡,文飾已模糊不清,都是由于受到酸雨的侵蝕。
討論:污染水源,影響人體健康。
閱讀文字:由于酸雨的破壞,瑞典有4000多個湖泊魚類絕種,挪威有1750個湖泊魚類不能生存。北美僅美國紐約就有180個湖泊不適于魚類生長。有時,湖水清澈無魚,呈現出風景秀麗的假象,實際上已籠罩著死亡的陰影。
另外,含有酸性物質的空氣會加重人的呼吸道疾病。酸雨中的甲醛。丙烯醛等對人的眼睛有刺激作用。此外,酸雨會使泥土中有毒金屬溶出,被魚類、貝類富集,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講述:我國西南部,多使用多硫煤, 排放量高,當地氣溫、濕度均高,適于 氧化與酸雨的形成。因此,西南90%以上降雨為酸雨。我國的酸雨面積,1985年為175萬 ,1993年為280萬 ,目前全國酸雨面積還呈擴大趨勢,每年酸雨造成的直接損失達幾百億?梢,酸雨的治理和預防已是刻不容緩。
討論:對已酸化的土壤和水體,可加弱堿石灰中和,但無法恢復其流失的養分,最根本的措施是預防,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逐步將以礦物能源為中心的能源體系轉變為以太陽能為主的綜合能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