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教學設計(通用2篇)
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會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進行簡單的計算;學會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過程和方法
從概念的應用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概念的學習和溶液的配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自然科學的思想。
2、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實驗準備:天平(含濾紙)、藥匙、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各15套。
教學過程:
[復習] 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摩爾質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n/na = n = m/m
[導入新課]我們在初中學習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應用這種表示溶液濃度的方法,可以計算一定質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但是,很多化學反應都在溶液中進行,對于溶液我們通常不稱其質量,而是量它的體積。同時,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物質的量相互間有一定的關系。
[板書]三、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自主探究]如何設置一個物理量,使物質的量和體積聯系起來。注意以下幾點:
1、可以表示體積,我們最取一定體積時通過這個物理量就可以知道很快地知道它的物質的量。
2、我們要取若干物質的量的溶質時,通過這個物理量就可以知道要量取多少體積的溶液。
[總結]通常我們把這個物理量稱為物質的量濃度。
[閱讀]p15相關內容
[板書]]1、物質的量濃度 :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又叫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公式:cb=nb/v ,單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講述]1、溶液體積為1升,而不是溶劑體積是1升;
2、溶質是用物質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爾質量表示。
[講解]
例題:1、用5 mol naoh配成500 ml溶液,其濃度為___mol/l,取5 ml該溶液,其濃度為___mol/l。
2、從1 l 1mol/lnacl溶液中,分別取出100 ml、10 ml和1 ml溶液,它們的物的
量濃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質各是多少克?
[講述]簡介主要容量瓶: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主要使用天平和一種容積精確的儀器——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種不同規格,常用的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幾種。
[學生閱讀]實驗1-5
[討論]
(1)容量瓶上邊標有溫度。體積的刻度線只有一條。這說明了什么?
(2)能否用容量瓶來溶解固體物質?
(3)溶質溶解后是否可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4)為保證溶質盡可能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應如何處理?
(5)容量瓶搖勻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應如何操作呢?
[啟發學生]講解以上問題。
[教師演示]容量瓶的使用:在將燒杯中的液體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容量瓶時,不要讓溶液灑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讓溶液在刻度線上面沿瓶壁流下。
[學生實驗]四人一組,老師巡視指導,并提醒注意事項。
[交流]實驗成果及有關問題。
[板書] 2、物質的量溶液配制步驟
1、計算 2、稱量 3、溶解(稀釋) 4、移液 5、洗滌 6、定容 7、搖勻。
儀器:天平(含濾紙)、藥匙、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思考]學與問,主動回答。
[閱讀]p16第二自然段。
[思考交流] 濃硫酸如何稀釋配制稀溶液?
[練習題]1、若用98%的濃h2so4(ρ=1.84 g·cm-3)配制1 000 ml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1的溶液,需怎樣配制?
[注意]①計算濃h2so4的體積v
②濃h2so4的正確稀釋方法
③向容量瓶中轉移溶液時,要待溶液冷卻后再進行
2、實驗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銅溶液,現選取500 ml容量瓶進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稱取7.68 g硫酸銅,加入500 ml水 b、稱取12.0 g膽礬配成500 ml溶液
c、稱取8.0 g硫酸銅,加入500 ml水 d、稱取12.5 g膽礬配成500 ml溶液
答案:d
[講述并板書]3、溶液稀釋規律:
c(濃)v(濃)=c(稀)v(稀)
[小結]整節總結
[作業]p17 1、2、3、
附:板書設計:
二、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
1、物質的量濃度: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又叫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b ,公式:cb=nb/v ,單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2、物質的量溶液配制步驟
(1)計算(2)稱量( 3)溶解(稀釋)(4)移液(5)洗滌(6)定容(7)搖勻。
儀器:天平(含濾紙)、藥匙、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3、溶液稀釋規律:
c(濃)v(濃)=c(稀)v(稀)
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教學設計 篇2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3.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二)過程和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邏輯推理和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教學過程:
[引言]古時有一個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國王美麗的公主,國王出題刁難,其中一個問題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思考、討論、回答]
[追問]這些方法中,那種方法最科學?
[追問]誰能介紹幾種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討論回答]箱、打、令、包、條…
設計意圖:引發學習興趣,引出把微小物質擴大倍數形成一定數目的集體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學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復習c + o2 =co2指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在實驗中,我們可以取12 g c和32 g o2反應,而無法只取1個c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那么12 g c中含多少個c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第2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作用”。
[板書] 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作用
[講述]可稱量物質與分子、原子和離子這些微觀的看不見的粒子之間有什么聯系?能否用一定數目的離子集體為單位來計量它們之間的關系。答案是肯定的。國際科學界建議采用“物質的量”將它們聯系的。
[板書] 一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講解]物質的量也是與質量、長度一樣的物理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7個基本物理量。單位為摩爾,符號為mol。
[投影]
國際單位制(si)的7個基本單位
物理量的符號
單位名稱及符號
長度
l(l)
米(m)
時間
t
秒(s)
質量
m
千克(kg)
溫度
t
開爾文(k)
發光強度
i(iv)
坎德拉(cd)
電流
i
安培(a)
物質的量
n
摩爾(mol)
強調:1、物質的量表示物質所含微粒的多少,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得簡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質的量實際上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2、物質的量是以微觀粒子為計量的對象,而這里的“粒子”是指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這個基本單元可以是分子、原子、離子、中子、質子等單一粒子,也可以是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3、物質的量用符號“n”表示。
[例舉]氧氣的物質的量為1 mol;水的物質的量為2 mol。(鐵的質量為10 g)
[反問]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氫的物質的量是3 mol、小米的物質的量是1 mol
[討論]學生討論交流解決。
[投影]練習:計算填空
h2o
al
一個分子或原子的質量
2.990×10-23 g
4.485×10-23 g
相對分子質量或原子質量
18
27
18 g水含多少分子
27 g al含多少原子
[回答]結果:都是6.02×1023個。
[學生歸納、回答]大量實驗證明,任何粒子或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在數值上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等時,所含的微粒數目都是6.02×1023個。
[板書]1、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摩爾簡稱摩,符號mol。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na。
[閱讀]p12第3、4自然段
[講解]敘述時注意明確對象:微觀粒子
[板書] 2、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的質量(m)
單位:克/摩 符號:g/mol
數值:等于物質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團的式量。
[舉例]mg的摩爾質量:24 g/mol,kcl摩爾質量:74.5 g/mol,co32-摩爾質量:60 g/mol。強調單位。
[學生探究]物質的量(n)、阿伏加德羅常數(na)、物質的微粒數(n)、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
[板書]3、計算公式:
n=n/na n=m/m
[練習]學與問
[辨析]
1 mol o2的質量是 32 g/mol
oh_的摩爾質量是17 g
1 mol h2o的質量是18 g/mol
co2的摩爾質量是44 g/mol
[思考]通過以上學習的我們知道1 mol微粒的質量,那么1 mol微粒體積怎樣求?
[閱讀]科學視野:
[講述] 由于在1 mol任何物質中的粒于數目都是相同的,都約是6.02×1023。因此,在粒子數目相同的情況下,物質體積的大小就主要取決于構成物質的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間的距離。當粒子之間的距離很小時,物質的體積就主要決定于構成物質的粒子的大小;而當粒子之間的距離比較大時,物質的體積就主要決定于粒子之間的距離。
在1 mol不同的固態物質或液態物質中,雖然含有相同的粒子數,但粒子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同時,在固態物質或液態物質中粒子之間的距離又是非常小的,這就使得固態物質或液態物質的體積主要決定于粒子的大小了。所以,l mol不同的固態物質或液態物質的體積是不相同的。
[學生討論] 對于氣體,粒子間距較大,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間的距離。(補充板書)而不同氣體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分子間的距離可以看作是相等的,所以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基本相同。這里我們就引入了氣體摩爾體積。
結論:相同條件下,1mol 氣體的體積主要決定于分子間的距離。
[引導] 請同學們回憶摩爾質量的概念,給氣體摩爾體積下個定義。
[板書]二、 氣體的摩爾體積
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符號vm。(提問:為什么液體、固體沒有摩爾體積)
n=v/vm
(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小結]略
[作業]一、填空:
1、1 mol h2o含 個h2o; mol h mol 質子。
2、0.5 mol h2so4中含 個h, mol o, mol 電子。
3、0.2 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數的hno3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數的h2so4有 個 ,有相同的分子數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總數的nh3 mol。
4、0.2 mol naoh含na+ mol, 含oh- mol,與 mol ba(oh)2所含oh- 相同。
附:板書設計:
第一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作用
一、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摩爾簡稱摩,符號mol。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na。
2、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的質量(m)
單位:克/摩 符號:g/mol
數值:等于物質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團的式量。
3、計算公式:
n=n/na n=m/m
二、氣體的摩爾體積
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符號vm。(提問:為什么液體、固體沒有摩爾體積)
n=v/vm (標準狀況下:vm=22.4l/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