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會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進行簡單的計算;學會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過程和方法
從概念的應用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概念的學習和溶液的配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自然科學的思想。
2、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實驗準備:天平(含濾紙)、藥匙、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各15套。
教學過程:
[復習] 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摩爾質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n/na = n = m/m
[導入新課]我們在初中學習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應用這種表示溶液濃度的方法,可以計算一定質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但是,很多化學反應都在溶液中進行,對于溶液我們通常不稱其質量,而是量它的體積。同時,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物質的量相互間有一定的關系。
[板書]三、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自主探究]如何設置一個物理量,使物質的量和體積聯系起來。注意以下幾點:
1、可以表示體積,我們最取一定體積時通過這個物理量就可以知道很快地知道它的物質的量。
2、我們要取若干物質的量的溶質時,通過這個物理量就可以知道要量取多少體積的溶液。
[總結]通常我們把這個物理量稱為物質的量濃度。
[閱讀]p15相關內容
[板書]]1、物質的量濃度 :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又叫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公式:cb=nb/v ,單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講述]1、溶液體積為1升,而不是溶劑體積是1升;
2、溶質是用物質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爾質量表示。
[講解]
例題:1、用5 mol naoh配成500 ml溶液,其濃度為___mol/l,取5 ml該溶液,其濃度為___mol/l。
2、從1 l 1mol/lnacl溶液中,分別取出100 ml、10 ml和1 ml溶液,它們的物的
量濃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質各是多少克?
[講述]簡介主要容量瓶: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主要使用天平和一種容積精確的儀器——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種不同規格,常用的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幾種。
[學生閱讀]實驗1-5
[討論]
(1)容量瓶上邊標有溫度。體積的刻度線只有一條。這說明了什么?
(2)能否用容量瓶來溶解固體物質?
(3)溶質溶解后是否可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4)為保證溶質盡可能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應如何處理?
(5)容量瓶搖勻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應如何操作呢?
[啟發學生]講解以上問題。
[教師演示]容量瓶的使用:在將燒杯中的液體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容量瓶時,不要讓溶液灑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讓溶液在刻度線上面沿瓶壁流下。
[學生實驗]四人一組,老師巡視指導,并提醒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