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和城市
一、商業的發展(一)原始商業的產生原始社會末期,隨著剩余產品的出現、社會分工的發展,在氏族部落之間和氏族內部偶爾出現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產生了原始商業。(二)商業的興起商朝的商業活動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產生了專門通過物品交換牟利的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周滅商后,統治者就讓殷商遺民繼承祖業,周游各地,販運物產。
(三)官府壟斷商業
周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將商人們集中起來,設官統一管理,為他們提供衣食,驅使他們為政府服務。(四)私商的興起與發展壯大 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庶人沖破官府的束縛,在經營商業中發家致富,成為有強大經濟實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的主體。各國紛紛鑄造貨幣,黃金、白銀也開始用為貨幣。隨著商業的繁榮,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五)秦漢到宋元時期,商業的起伏發展。經歷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興衰起伏,至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一和大運河的開通,密切了南北方經濟的往來,商業貿易蓬勃發展起來。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宋代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集鎮、夜市興盛,元代更廣泛流通紙幣,古代商業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高峰期。(六)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新特點 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出現許多新的特點。不但商業市鎮興起,貨幣經濟占據主要地位,農產品也大量進入市場。煙草、茶葉、甘蔗、染料等經濟作物普遍種植,作為農產品加工的副業產品,也都成為商品化的組成部分。廣泛使用貴金屬貨幣白銀,便利了商品貿易和商業資本的集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形成徽商、晉商、寧紹商人、閩商等大商幫。二、坊市與城鎮(一)政治中心城市商業活動限制的逐步松馳城市是社會的中心,商業繁榮總是與城市聯系在一起。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古代城市也呈現出不同的風貌。1.西周至唐朝,縣治以上的城市設“市”。自周秦迄唐代,凡縣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設的市作為交易場所,設市令或市長管理。市處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以墻垣圍住并與民居隔開。官府直接管理市場交易,商業交易受到官府的嚴格控制。縣城以下,一般禁止設市,否則視為非法的私市。這時期,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的規模不大。唐代長安城承襲西周以來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實行整齊劃一的坊市制。2.宋代開始,打破坊市界限。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到宋代,市墻、坊墻均被拆毀,坊市界限不復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設市,形成街市。宋代,原先禁止設市的城郭鄉村,也被允許置市貿易了。市的啟閉也不再由官方統一規定時間,出現了夜市、曉市、魚市等。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視,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二)經濟城市的興起1.漢唐時期,絲綢之路沿途城鎮的興起絲綢之路開通之后,從長安向西,敦煌、樓蘭、龜茲、于闐、莎車、疏勒等,伴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而興盛起來。
2.唐宋時期的港口城市
唐宋時期,海上“陶瓷之路”的發展興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興盛。除早已發展起來的廣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寧波)、杭州、揚州、登州(今蓬萊)等都繁盛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