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第三節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一、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30年代日本侵華的原因,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的建立。
2.一•二八事變和十九路軍的抗戰
3.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影響
4.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及其表現
(二 )能力訓練點
1.通過對30年代日本侵華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概括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的情況,培養學生歸納歷史事件,概括歷史特點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學習九一人事變的歷史,使學生認識到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重要步驟,它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這是不容否認的歷史,是不容篡改的。
2.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現了對侵略者妥協,置民族國家利益于不顧的反動性。
3.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關頭,發表宣言,發出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號召,符合全民族的利益,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各階級、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亡,紛紛舉起了抗日大旗,他們的愛國之情、英勇抗敵的精神值得后世人敬仰和學習。不屈不撓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二、重點難點及疑點解法
(-)重點
九一八事變。
(二)難點
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階級、各階層對日態度及其影響。
(三)解決辦法
1.九一八事變是日本法西斯上臺后精心策劃的重要的侵華步驟。引導學生從日本國內的政治經濟情況,以及國際上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中國國內蔣介石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等方面綜合分析其原因。結合教材提供的史料分析日本侵華的根本原因。
2.各階級、各階層對日態度及其影響,可以從不同階級的本質來分析。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本質決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場,寧可犧牲中華民族的利益,也要維護其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和廣大的中國人民,從整個民族利益出發,掀起了抗日斗爭的浪潮。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力量也舉起了抗日反蔣的旗幟,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的不抵抗,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一些愛國力量的不滿。這一切,與蔣介石集團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也帶來不同的影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的淪亡,日本法西斯勢力侵略氣焰更加囂張。各階級、各階層人民的抗日斗爭,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準備
1.音樂磁帶《松花江上》
2.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原因的史料(教材后的材料解析題所引用的史料),用幻燈或小黑板。
五、學生活動設計
1.收集有關東北抗日聯軍的資料,了解東北人民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抗日斗爭,從而學習革命前輩的英勇斗爭精神。
2.收集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否定侵略歷史、篡改歷史的有關資料,結合我國政府對此的嚴正立場和態度,寫一篇評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