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國民政府對上海軍民的抗戰,不僅不支持,反而同日方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斷送了上海軍民的抗戰果實。
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湘滬停戰協定》條文。
三、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九一八事變后,國難日益深重,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的呼聲。不甘做亡國奴、富有民族感和愛國心的中國各階級、各階層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從東北到南方的福建,到處都有抗日的旗幟。在講述抗日救亡運動興起時,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果、特點和影響等。
1.中共的抗日宣言
中共在九一八事變后,連續發表了幾個抗日宣言。宣言的基本內容是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揭露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了發動群眾斗爭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號召,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正義呼聲。
2.東北抗日武裝的抗日斗爭
抗日義勇軍主要指九一人事變后,東北人民和部分未撤走的東北軍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的總稱。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部分內容和“東三省各界聯合會宣言”。教師重點指出,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充分體現了東北人民不甘做亡國奴,誓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指導學生看教材的“東北抗日聯軍情況簡表”。教師著重指出,為了推動東北的抗日斗爭,中國共產黨派出大批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隊伍。東北抗日聯軍是黨領導下的統一的抗日武裝,成為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教師講解時,要側重讓學生閱讀并補充講解楊靖宇將軍和抗日聯軍的艱苦戰斗歷程和卓越戰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民主人士出于對日本侵略和國民政府的退讓、反共政策的不滿,也舉起了抗日反蔣的旗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是以國民黨內知名人士、愛國學者為主體自發組織的一個愛國團體。它于1932年12月在上海成立,以營救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爭取人民抗日民主權利為宗旨。對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4.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引導學生觀看教材的圖畫“吉鴻昌”和“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這是國民黨愛國將軍馮玉祥和共產黨員吉鴻昌組織的抗日隊伍。他們收復多倫的戰斗,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教師要特別指出,在蔣介石的破壞下,并勾結日偽軍夾擊同盟軍最后失敗。
5.福建事變
教師可聯系一二八事變時,十九路軍和上海人民進行了抗日斗爭,蔣介石予以破壞。后調十九路軍到福建“圍剿”紅軍的史實來分析福建事變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把握福建事變的特點。福建事變的特點是建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來領導抗日反蔣斗爭,此外,中共抗日的主張感染了十九路軍等愛國官兵,走上了聯共抗日反蔣的道路。
蔣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斗爭聯合和壯大,勾結日軍夾擊十九路軍,導致福建革命政府堅持了不到兩個月,最后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