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福州船政局 曾國藩 民用工業
天津機器制造局 崇厚
湖北織布局 李鴻章
思維啟迪:中國近代民主資本主義企業主要分布地區及其原因?
主要分布地區:東南沿海地區
原因:自然經濟解體早,解體程度深;勞動力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交通便利
【知識鞏固】
1、歸納洋務運動的主要活動。
(1)創辦軍事工業;
(2)創辦民用工業;
(3)籌劃海防;
(4)創辦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最早什么時候誕生?試舉三例企業。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
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推進新課】
探究一:根據課文學思之窗思考列強入侵和商品傾銷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促進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2、瓦解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探究二:材料一:中國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西方利器,欲學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材料二: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曾國藩1、根據兩則材料分析洋務運動的背景及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
(1)背景:內憂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封建統治。
2、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兩人認為應該如何解決危機?結合課文歸納洋務派是如何付諸實踐的?
(1)解決: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2)實踐: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江南制造總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崇厚-天津機器制造局。
探究三:梁啟超《變法通議》記述:同治初年,普魯士首相俾斯麥說:“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國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
請思考:1、俾斯麥預言“三十年后”的強弱之分在哪一個歷史事件中得到體現?俾斯麥為何能做這一預見?
(1)體現: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
(2)原因:洋務運動重在引進西方先進軍事技術,沒有觸動和改變封建的政治經濟制度,就無法推動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2、你如何認識洋務運動進步作用?
(1)引進了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
(2)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
(3)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4)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5)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探究四:試從經濟方面分析為什么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最早產生在東南沿海地區?
1、東南沿海地區最早受到列強經濟侵略,外商企業的刺激;
2、自然經濟的逐步瓦解;
3、洋務運動的誘導。
探究五:廣東南海知縣徐賡陛即以“各省制辦機器,均系由官設局,奏明辦理,平民不得私擅購置”,以及機器繅絲廠“男女混雜,易生瓜李之嫌”、“奪人之生業”為由,查封各處繅絲廠。1881年,繼昌隆繅絲廠被南海知縣下令關閉,陳啟沅只得把工廠遷至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