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第一章第一節《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分期及社會性質
2.鴉片戰爭前夕的世界形勢及清朝統治的危機
3.鴉片走私和禁煙運動
4.鴉片戰爭的過程
5.識記知識點:虎門銷煙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二、德育目標
1.鴉片戰爭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同清朝的封建統治發生碰撞的必然結果。
2.通過講述鴉片輸入對中國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教育。
3.鴉片戰爭中,中國處于反侵略正義的方面,清朝的腐敗和落后是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它給人們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這一道理,從而教育學生奮發圖強,為國家強大而讀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理解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養學生通過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
2.在和學生討論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時,培養學生分析近代戰爭勝敗原因的能力。
教學重點
鴉片戰爭發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教學難點
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教具準備
有關鴉片戰爭過程的掛圖(隱去英軍進攻路線),如果有條件的話,可制作形象反映鴉片戰爭發生原因的漫畫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經歷了這個夏季,不知大家注意沒有,我們看似平靜的生活正在靜悄悄地發生某些改變。比如:經歷了人生的一次轉折,懷著美好的夢想,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遭遇了百年難遇的特大暴雨,現在想來還心有余悸;進入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看到這么多新同學,渴望迅速了解和認識。同樣,我們古老的中國,在進入封建社會的晚期后,也在靜悄悄地發生某些改變,而且經歷了霹靂一聲驚雷——遭遇鴉片戰爭,開始了一個重要的轉折。同學們都知道,此前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在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但到清朝晚期已開始沒落。歷史學家一般認為,自15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等一批西歐國家逐漸興起,到16世紀以后開始逐漸趕上和超越中國。為什么東西方會出現這樣的轉折?它給東西方今后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這是我們本節課想討論的一個本質問題。在此選擇兩個具體的國家──中國和英國進行比較,由此說明19世紀中葉那場不可避免的戰爭原因。
● 知識回顧:18世紀以前兩國的發展狀況(投影)
中國(明朝、清前期) 英國
政治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封建專制統治達到頂峰 15世紀英國民族國家形成;都鐸王朝加強王權,實行封建專制統治,處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
經濟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體,江南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通過“圈地運動”和海上殖民掠奪等方式繼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獲得發展
文化 八股取士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創造力 受歐洲文藝復興思潮影響,逐步卷入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軍事 面臨葡萄牙等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入侵和東南沿海倭寇的騷擾 對外不斷進行殖民擴張,1588年擊敗海上強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