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①導致白銀外流,銀貴錢賤,進一步使百業蕭條、市場萎縮,從而封建經濟出現了嚴重危機。②鴉片販子行賄清朝官員,使吏治更加腐敗。③對人們的心靈和肉體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中國人們強烈要求禁煙,并在封建營壘中引起了反響,林則徐、黃爵滋向道光帝上書,要求嚴禁鴉片。
中國的禁煙運動,同學們都熟悉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理所當然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新中國成立后,虎門銷煙的雕像成了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巨型浮雕的第一幅,是當之無愧的。
正當貿易和走私鴉片都不奏效,怎么辦?已有的歷史知識告訴我們,英國最終是通過什么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爭)
三、鴉片戰爭的經過
閱讀“鴉片戰爭的經過”這一子目,閱讀提問:
1.結合第4頁小字:為什么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戰爭的性質是什么?
參考:以大炮保護鴉片走私,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的政策,小字就是確鑿的史實。英國用武力來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是這次戰爭發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這次戰爭的性質對英國來說,完全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而中國被迫進行的則是反侵略的自衛戰爭。
2.結合第5頁問答題:西方學者說鴉片戰爭是“維護商業”的戰爭,對不對?為什么?
參考:不對。19世紀上半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為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他們的炮艦和走私船不斷出現在中國東南海域(p2圖片),進行騷擾和侵略,鴉片戰爭的爆發正是這些侵略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和必然結果。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始終居于出超地位,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掠奪財富,進而發動對中國的武裝侵略。因此,這場戰爭,絕不是為了“維護”什么“商務”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場侵略中國的戰爭。
3.結合第4頁“戰爭形勢圖”,引導學生復述戰爭發展的三個階段(1840.6--1841.4 --1842.8)
1840年,英軍侵入廣東海面后,繼而沿海北犯,到達天津海口。
1841年,英軍擴大侵略,在侵占香港島后,又攻占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1842年,英軍闖入長江,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4.討論: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教材沒有這一目,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①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說明了什么?
(中國人民有抵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
②教材最后的表格說明了什么?
(廣大官兵堅決抵抗)
③如果沒有奕山、琦善之流,中國能不能擊敗遠涉重洋而來的英國軍隊。
(能)
④但是,中國失敗了,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清政府的腐敗)
學生回答后,教師可做如下總結:從軍事角度講,英軍除了具有武器裝備上的先進性外,幾乎沒有別的優勢。因而,中國失敗的首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武器的落后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四、課堂總結
鴉片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開拓海外市場與殖民地,和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及閉關下策發生沖突的必然結果。中國的禁煙運動,只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由于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和經濟技術的落后,中國戰敗。那么,鴉片戰爭對中國造成了什么樣的深遠影響呢?為什么以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呢?我們將在第一節課中進行詳細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