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第一章
第一節 鴉片戰爭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和經過;中國軍民奮勇抵抗;鴉片戰爭的結束。
2能力方面:(1)通過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養學生運用“透現象看本質”、“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等觀點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通過探討中國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分析和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l)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和世界形勢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當清朝封建統治危機四伏、腐敗不堪的時候世界發生了最重要的變化,即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中國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2)通過對鴉片戰爭爆發原因的分析,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開拓殖民地、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3)通過介紹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和鴉片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愛國將領,培養學生崇敬英雄、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喚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獻身精神,樹立正確的“社會——個人”的社會價值觀和生存價值觀。
4.學法指導方面:(1)引導學生把鴉片戰爭的爆發和近代中國的遭遇放到當時那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讓學生學會運用“現象與本質”、“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思維分析方法。(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與本課有關的歷史材料,幫助學生學習從第一手材料中獲取信息與辨析歷史資料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是重點。(2)鴉片戰爭的原因和性質是重
點。這部分應是學生把握本節教材的關鍵。
2.難點分析:(l)鴉片戰爭的原因是難點。(2)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的原因是難點。
課堂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談到古代中國的文明成就,可以這樣說,在近代以前時期的所有文明中,沒有一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更發達,更先進。但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中國卻依然在封建主義的道路上緩慢發展。1840年一場血與火的鴉片戰爭,叩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古老的中國翻開了近代歷史的一頁。
生:(結合已有知識回憶)
師: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終結,大約1xx年。這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這1xx年間,以1919年為界標,又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后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就是中國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板書第一章與第一節的課題)
一、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
1.鴉片戰爭前的世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迅速崛起
師:(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概括)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辟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正是這種需要,推動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加緊對外侵略擴張。列寧曾說:“資本主義如果不經常擴大其統治范圍,如果不把新的國家殖民化,并把非資本主義的古老國家卷入經濟漩渦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所以,他們遲早要去用“火和劍”打破落后地區和民族的那種孤立、封閉的格局,為自己開拓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自然,古老的東方大國——一中國,就會成為英國覬覦的目標之一,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正是世界資本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家了解了這種世界的形勢后,讓我們把視線再移到地球的東方,看看此時中國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