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生:(回憶知識,進行思考)
2.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基本國情——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
師: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已經走到窮途未路,呈現出危機四伏的衰落景象。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說明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
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思考并回答)
師:清朝統治集團反動腐朽,虛驕無能。對內他們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扼殺新思想、新技術的發展,殘酷地剝削了廣大勞動人民,致使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對外,他們堅持“天朝尊嚴”和閉關政策,閉目塞聽,不請外情,妄自稱大。 19世紀初的英國,早已是“海上霸主”,“世界工業第一強國”,清朝統治者竟一無所知。長時期的閉關自守政策,遮蔽了中國人的眼界,使中華民族長期隔絕在世界潮流之外。曾經走在世界前列的文明古國,已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當外國資本主義強敵襲來時,清政府既缺乏對抗的實力,又沒有周旋的良策,整個社會的裂縫更為擴大和加深,結局可想而知。這不僅是清朝統治的悲劇,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的災難。
師:那么中英兩國遠隔重洋,相距如此遙遠,為什么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請大家變換一下思維的視角,把兩個國家都放在19世紀上半期(鴉片戰爭前)的時間刻度尺上作一橫向對比。(投影表格對比材料,采用提問和談話相結合的方式)
19世紀上半期的中國和英國
國別 中國 英國
時 間 19世紀上半期 19世紀上半期
地理位置 亞洲東部 歐洲西部
社會形態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經濟基礎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 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
軍事力量 裝備陳舊
軍紀敗壞 船堅炮利
戰斗力強
對外政策 閉關自守 殖民擴張
中英貿易 出超 入超
結合國力 日趨衰落 世界強國
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比較,得出上述結論)
師:從表中我們不難看出,到19世紀上半期,歐亞大陸兩端的中英兩國興衰局勢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鴉片戰爭前中國日趨衰落的國力構成了英國侵略中國的可能性,而英國為了滿足自身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擴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場,這就又決定了英國要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必然性。
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在辯證思維中揭示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師:英國要打開中國的市場,也是急不可待之事,請通過下段歷史材料加以印證。(投影材料)
材料: 1929年,柏金漢(英國資產階級代表)公開演說:“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積極的消費的性格,如果把那個國家的市場開放給自由貿易商人,則英國貨物在那個市場上的銷量將比其余全部世界的總銷量還要大。”
回答問題:(1)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
(2)“市場”、貨物“銷量”對英國資產階級意味著什么?
生:(依據材料,思考作答)
師:大家都知道,貨物“銷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的大小;而“市場”就是資產階級生存、發展的“生命線”。為此,他們會不遺余力地去爭取市場,占有市場,并在市場的貿易交往中追求最大、最多的高額利潤。然而一旦當他們不能從正常貿易中得到時就會不擇手段,甚至為達到目標而不惜動用武力。英國就是這樣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