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人教版舊教材高二世界歷史上冊
第四章第二節教案(兩個課時中的第一個課時)
(課題)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帝國主義過度
一、教學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度時期的經濟狀況及帝國主義特征的講述,培養學生結合史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本節教材中的材料解析題的有關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分析、說明歷史資料的能力。3、通過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狀況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在向帝國主義過度過程中,資本主義得到高速發展,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是不平衡的,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帝國主義特征。4、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向帝國主義過度中,帶有濃厚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日本壟斷資本集團,為謀求其發展便大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極力推行其征服世界的“大陸政策”,使中國和朝鮮遭受巨大的災難。
二、重點: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度時期,經濟發展的狀況及其原因。
三、難點: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度時期,各國的帝國主義特征。
四、方法:啟發教育法、對比法、史料論證法。
五、教具:地圖
六、教學過程:
在上一節里,我們學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加強,推動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促使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便產生了壟斷。而壟斷組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也使控制壟斷組織的資本家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他們還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外侵入擴展的步伐。
這里老師先提問一個同學,其他同學先思考一下,看一看你的思考與被提問的同學有何不同?認真聽好: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歷史的發展,最主要的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問)(老師提問一位學生,學生答完后。老師再問有沒有缺漏,最后把參考答案答出了)
應該是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生產關系(“壟斷組織”)(板書)。我們剛剛學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剛好是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的典型事例。也正是由于這兩個方面的推動,使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并向壟斷帝國主義過度。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帝國主義過度(板書)
我們先來學第一個大問題。
一、美德經濟的迅速發展(板書)
1、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使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主要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明顯的特征:高速、不平衡(板書)請同學們在課本上前面二行注明一下。而那時的美國和德國就是高速發展最突出的代表。
2、美國發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板書)(提問)
(叫一位學生回答;卮鸷,問其他學生有沒有需要補充)最后總結:叫學生在課本上注明五個觀點,并做進一步的解析(同時掛上美國地圖,依據美國地圖來進行講解):a、美國幅員(板書)遼闊(也可以說國土廣闊),地理環境(板書)優越(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北邊是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南部是弱小的墨西哥,沒有鄰邦對它產生軍事威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一個國家沒有鄰國的軍事威脅,它可以減少軍費的開支,把大量資金用于經濟建設上,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資源(板書)豐富(我們常說我國地大物博,其實,我國在許多資源方面還比不上美國。哪位同學來說一說?那些資源方面中國比不上美國(提問)。學生回答后,可以叫另外一個學生補充,老師最后總結:鐵礦、石油、耕地、森林等等資源,中國比不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