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①都使用機器生產; ②都屬于近代企業;
③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產物; ④都是資本主義性質企業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閱讀以下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江南制造總局是官辦企業,總局及下屬所有局、廠要受總督、巡撫的控制和監督,經費由政府調撥。
思考:生產資料歸屬和經費來源?
材料二、江南制造總局的工人不得隨意去留。總局設有“健丁營”及刑具、大牢,對工人實行軍事管理.
思考:管理模式?
材料三、江南制造總局的生產不計成本,不考慮經濟效益,不面向市場。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每月的經費開支中“洋員匠薪”、“監工、總辦薪水” 等項占全部經費的60%以上。一般工人雜役幾乎沒有報酬,僅有一定的伙食、口糧。
思考:生產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
據材料分析軍用企業性質?
[江南制造總局 (封建性質近代企業)
是官辦的,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因此,它的生產不計算成本,不考慮經濟效益,缺乏發展的動力。江南制工廠造總局的管理機構是封建衙門式的,大權操縱在封建官僚手里]
8. 材料1:華裔在上海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而同一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接近上海六家絲廠資本的總和.
材料2:發昌機器廠制造小火輪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到19世紀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來,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
材料3: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織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洋商者.
材料4:1893年,李福明設立機器磨坊,京城官員見生意興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價,明天令他捐獻,李福明不甘壓迫到官府講理,反被清政府作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的面粉廠也被迫關閉
根據以上材料分析總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
[特點 a、資金少、規模小 b、技術力量薄弱 c、行業、區域分布不平衡 d、受外國資本主義與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雙重性:妥協性與革命性]
9.洋務派辦的軍事企業和民用企業,在性質上是否相同?
性質不同。
軍事工業,其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內無資金積累,外無市場聯系,管理機構也是封建衙門式的,基本屬于封建官僚性質的企業。
民用工業,生產目的是獲取利潤,管理形式是 “官督商辦”,甚至于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鑒了“股份制”的管理形式,屬于與封建政府聯系密切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