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興力量的崛起
(2)歐洲共同體的成立過程
“了解”的要求是準確。 操作——快速閱讀,提煉要點,勾畫結構,由學生單獨閱讀、提煉完成。
1951年,歐洲六國成立歐洲煤鋼聯營;
1958年,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
1967年,三個機構合并,統稱為歐洲共同體。歐共體的總部在布魯塞爾。
1975年,共同立法機構“歐洲議會”成立,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80年代之后,歐共體政治聯合進一步加強。
(3)影響:
根據材料理解。
進入70年代,西歐六國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導致美國同盟國政治關系的變化,表現在西歐六國和日本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美國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代那樣,在西方陣營頤指氣使,發號施令。
——選自何春超主編的《國際關系史》
問題: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力量對比呈現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在政治上產生了什么影響?
促進了西歐經濟發展和政局的穩定,增強了同美國抗衡的力量;
歷史學習第二步:“理解”——歷史因果關系、歷史發展規律。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刻。操作——設計研討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迅速興起的日本
1、表現
日本戰后和崛起情況的對比∶
教師出示材料
二戰后:
① 、由于軍事生產體制的瓦解,工廠紛紛倒閉,工人大批被解雇,加上士兵復員、海員僑民被遣返,失業人數高達1324萬人。
② 、1945年又碰上天災,稻谷歉收,糧食奇缺,社會陷入動蕩不安的狀態。
崛起:
學生閱讀書本,梳理知識,教師概括
①1956到1973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②6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③1987年,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
2、條件:
根據教材內容可以通過提出以下一系列問題,與學生在互動問答中進行學習。
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促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內部因素有哪些?促使其崛起的最有利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學生依據書本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1)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
(2)依賴美國的保護,發展對外經濟關系;
(3)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人才培養; (4)
思考戰后美國為什么要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補充材料
材料一:通貨膨脹率極高,失業人數超過五百萬,并且罷工不斷發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準備沉重的賠償。他們認為,日本要作為一個軍事強國而復興,那就是愚蠢的;同時他們也認為,人民的生活水準即使要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也不過是對遙遠的將來的一個夢幻。但是,到1948年(后),亞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不能不影響到日本。……面對著這種新的形勢,美國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設成為一個反對蘇聯和中國的堡壘,而這樣一個堡壘又不得不以極高的速度建成。盟軍最高司令部在占領政策上實行了一個較大的轉變。……
材料二:從朝鮮戰爭爆發起,美國軍隊就向日本企業發出了大量有關武器、運載工具零部件和其他軍用物質的訂貨單。為了幫助實現這個目標,美國被迫緊急地復興日本的經濟,這樣就使還在執行的日本經濟非軍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時,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成為必不可少的了。……從1950年開始的五年時間里,日本的企業由于軍用物資的巨大需求而發達起來。……對于日本來說,這種發展是極其幸運的。事實上,當朝鮮戰爭爆發、特別需求突然猛增的時候,不論是企業家還是政治家都為此而高興,并歡呼:“神風終于開始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