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興力量的崛起
■教學建議:
1、本課內容涉及國家之間的關系,可適當補充些背景材料,有助于學生理解。
2、可利用世界政區圖,從不同國際政治力量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角度緩引材料,通過材料教學來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形成世界多極化空間概念。
■資源鏈接: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一冊,主編:朱漢國 xx年6月第二版 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獻資料
1、《不結盟國家的國家或政府首腦會議宣言》
不結盟國家的國家或政府首腦注意到,在從以霸權為基礎的舊秩序向以各國合作為基礎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進繁榮的社會正義之上的新秩序的過渡中,存在著導向世界沖突的危機……
帝國主義正在削弱。殖民帝國和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其它形式的外國壓迫,正在逐漸從歷史舞臺上消失。許多民族在爭取民族獨立和平等的斗爭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同樣,拉丁美洲各國人民正在對國際關系的改善繼續作出日益有效的貢獻。
2、《關于建立歐洲煤鋼聯營的條約》
歐洲煤鋼聯營的使命是在配合各成員國的一般經濟下,根據第四條所規定的條件,由于共同市場的建立,對于各成員國中經濟的擴張、就業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貢獻。
聯營必須做到逐步建立條件,通過這些條件確保在生產率最高的水平上,對于生產進行最合理的分配,同時仍維持就業的連續性并且避免在各成員國的經濟中掀起根本性的和連續性的擾亂。
3、《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
共同體的目標應是:通過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個共同體內促進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不斷的均衡的擴展,日益增長的穩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員國間越來越密切的關系。
為了達到前條所述的目標,按照本條約所規定的條件和時機,共同體的活動應包括:
(1)在各成員國之間取消商品進、出口的關稅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響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對待第三方國家的共同關稅率和共同貿易政策;
(3)在各成員國之間,廢除阻止人員、勞務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
(4)建立共同的農業政策;
(5)建立共同的運輸政策;
(6)建立一種保證在共同市場中競爭不受到破壞的制度;
(7)應用某種程序使調整各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和補救它們的支付平衡的失調成為可能;
(8)在共同市場發揮作用的必要限度內,使各國各自的國內法律趨于一致;
(9)建立一筆歐洲社會基金以便增進工人就業的機會,并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10)設立歐洲投資銀行,以便通過新資源的發掘而有利于共同體經濟的發展;
(11)使海外國家與領地同共同體取得聯系,以便增加貿易并共同努力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各成員國應采取所有一般的或特別的適當措施,以保證本條約或共同體各機構的文件所產生的義務得以執行。各成員國應促進完成共同體的目標。
各成員國應避免采取可能妨礙完成本條約目標的任何措施。
4、不結盟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萬隆會議以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世界殖民體系已經土崩瓦解。新獨立的國家面臨著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大國操縱國際事務的強權政治依然是國際關系的現實。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民族經濟,新獨立的決心擺脫大國的控制,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的政策,不結盟運動自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