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開創外交新局面教學案
(3)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①1971年7月,基辛格訪華,雙方同時公布了尼克松總統訪華公告。
②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毛澤東抱病會見尼克松,周恩來同尼克松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a.公報的內容:闡述了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確認了從中國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b.公報發表的意義: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中日關系的正常化:
(1)中日關系改善的原因:①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②美國避開日本謀求同中國緩和關系,這在日 本引起強烈震動。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周恩來的邀請訪華,簽署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
3.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國際上出現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這樣,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了。
典例剖析 【例2】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③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中日友好條約》簽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變式 題2】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發生重大轉變的關鍵在于 ( )
a.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重要思想 b.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關系逐步緩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識點三 新時期的外交建樹
1.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
(1)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
(2)確立這一外交政策目標的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這就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2.新時期中國的外交活動
(1)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2)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xx年l0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①與會成員達成廣泛一致,形成了“上海共識”。②上海亞太經合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作出了重大貢獻。
(3)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①上海合作組織成立:xx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在 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②上海合作組織的性質及作用: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對加強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和經濟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鞏固測試
1、在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上取得劃時代的勝利。主要表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