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3、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理解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背景和內容。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理解它對中國現代化建設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影響。探究中國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與中國新時期全方位外交之間的聯系。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關系的改善,說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并積極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
三、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教材提供的圖表掌握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外交方面打開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間的相互關系。
2、在師生對話中,自然而然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理解歷史事件的實質。由歷史材料和圖片引出歷史問題,提醒學生注意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中美關系正;倪M程。
【教學難點】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
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中一年級學生,已接受過歷史義務教育課程,對基本事實有基本的認識,而且對最近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掌握知識點,完整歷史線索,探究問題”的思路,在探究問題的同時填補學生知識空白點,掃除知識盲點。同時,針對高一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較強的特點,將著重于引導學生來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
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了什么樣的外交方針?(生答: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毛澤東把這一方針形象地概括為哪三大政策呢?(生答:“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在這一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新中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學生列舉:中國同蘇聯17國建交;中國首先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出席日內瓦會議;參加萬窿會議)
2、導入新課:
進入到70年代,中國外交局面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從而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這個時期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怎樣取得的?原因是什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和探究的主要問題。
【推進新課】
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1:新中國建國之初為什么沒有馬上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國際慣例,理應取得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但是,由于美國采取抵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的政策,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中國臺灣的國民黨集團所非法占據。
1、背景:
(1)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的抵制政策,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中國臺灣的國民黨集團所非法占據;
(2)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3)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國提出的“雙重代表權”方案遭到中國的斷然拒絕。
【合作探究】2:閱讀p112“歷史縱橫”。假如你是當時外交部發言人,對于美國提出的“雙重代表權”方案,你作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