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
(1)國際: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格局由美蘇兩極向多極化發展。
(2)國內: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這就需要一個和平安靜的國際環境;
②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保持和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有利于在國際事物中團結戰斗,建立平等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③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的形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閉關自守。
2、目標: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新時期外交成就
(1)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積極參加了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閱讀p114“歷史縱橫”)
【合作探究】6:中國的多邊外交以聯合國為中心來展開的原因是什么?
1、聯合國的宗旨、基本原則與中國和平共處外交政策相一致;
2、有助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貫主持公道、伸張正義;
3、有助于穩定國際和地區形勢,維護聯合國權威
(2)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
xx年10月,在上海成功舉辦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時間:xx年10月
地點:上海
與會者:中國、美國總統布什、俄羅斯總統普京等19位領導人
成果:與會成員形成了“上海共識”。
意義:上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作出了重大貢獻。
(3)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
成立并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
時間:xx年10月
地點:上海
與會者: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文件:《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性質: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意義:對加強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和經濟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
【本課小結】
1、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國實行的孤立中國的政策。
2、中美兩國朝著靈活務實的方向努力,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兩國的大門,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的發表促成了1979年兩國的建交,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3、 同時中美關系的改善促成了中日建交,這樣更多的國家和中國成為了朋友,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個階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①特點:“一邊倒”。②原因:二戰后出現美蘇為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美蘇對新中國采取截然不同的態度;新中國政權的鞏固和經濟建設需要國際援助。③作用:中國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先后與蘇聯等17國建交,從而使新中國在保衛勝利果實,維護獨立與主權斗爭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紀70年代:①特點:擴大外交,改善與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②原因: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守勢,蘇聯陳兵邊境給中國造成巨大壓力,中美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關系正常化,促使中國同更多西方國家建交,擴大了世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