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歷史上冊全套教學案3
②這一口號繼承了群眾在反洋教斗爭中所逐漸形成的樸素認識,也反映出廣大小生產者無法沖破皇權主義的思想枷鎖,而只能將封建國家作為被侵略的整體來保衛的思想認識階段。“滅洋”觸及了時代救亡的主題,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雖然同樣具有“愛國”和“保清”的含義,卻又將“中國”、“朝廷”和“大清”等觀念混同,這表明義和團在主觀上不反對清政府,也不反對封建制度。
③這一口號的提出,最初曾起了發展隊伍和壯大聲勢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這個口號也使義和團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覺,不能識破清政府的陰謀詭計,以至后來上當受騙。
知識運用
1.在《馬關條約》中,最有利于列強對華經濟擴張的條款是
a.開辟內河新航線 b.在蘇杭富庶地區開新口岸 c.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巨額賠款
2.下列對三國干涉還遼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以日本妥協告終 b.反映了列強在侵華上的矛盾
c.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 d.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
3.帝國主義在中國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所產生的最嚴重的影響是
a.便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 b.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c.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形成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高峰
4.下列對于義和團口號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具有樸素的愛國意識 b.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
c.導致對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5.“農民階級可以充當一種極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當一種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請結合義和團運動的有關史實評價這一觀點。
第17課 辛亥革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原因、過程、結果和歷史意義。結合時代背景綜合認識“三民主義”。
2.過程與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運用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理解認識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具有的偉大歷史意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革命成果來之不易,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