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典例】《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規定:“對于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這一規定實際上體現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
【解析】:本題易錯選b,錯因主要是對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的內涵。解答此題要逐項分析三大政策的內涵, “另起爐灶”的含義即指“不承認 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另起爐灶”就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先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勢力和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據題干材料分析可知這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故b符合題意。
【答案】:b2.區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特點【點析】 (1)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則基礎上,實行 “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基本方針,以打破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封鎖孤立中國的政策。 (2)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同鄰近國家和新型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基本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國處理國家之間參與外交國際事務遵循的基本原則,為新中國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礎;成為國際上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原則。 (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日內瓦會議,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家聲譽;1955年4月參加萬隆會議,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成會議的圓滿成功。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中國外交的奠基時期。 【典例】(改編題)一次國際會議后,一位美國記者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 這里“改變了會議的航向”會議是指( ) a.日內瓦會議 b.亞非會議 c.布雷頓森林會議 d.第26屆聯大 【解析】:本題易錯選a,錯因在于沒有很好地理解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的特點。1955年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了日內瓦國際會議,并在會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同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了萬隆亞非會議。參加亞非會議的29個國家曾遭受殖民主義侵略,面臨著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任務,但有些國家受帝國主義的挑唆,對新中國存有誤解和疑懼,使會議一度陷入僵局。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與會各國普遍接受,使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故b符合題意。d c、明顯錯誤。【答案】:d3. 解析中美的正式建交【點析】 (1)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堅持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拒絕承認新中國,阻撓其他國家承認新中國。同時,美國采用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的方針,企圖扼殺新中國。中美處于對抗階段。 (2)20世紀70年代,美國為了其全球戰略的利益,主張逐步結束中美對抗的局面,著手調整對華政策;中國政府為了抵御來自蘇聯的威脅,減少解決中國臺灣問題的障礙,也準備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美國改善關系。乒乓外交開啟外交之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從此,中美兩國結束了20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發表第二個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宣布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終止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系,只同中國臺灣保持非官方關系。這一歷史事件開辟了兩國關系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