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9.(·安徽高考)(28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乾隆皇帝頒布上諭,宣稱:“各處藩封到天朝進貢觀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禮,即國王親至,亦同此禮;今爾國王遣爾(指馬戛爾尼)前來祝嘏(福),自應遵天朝法度,免失爾國王祝厘納貢之誠。”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中國的奮斗》
材料二 欽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后,于1844年11月奏稱:“夷情變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撫靖羈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換形。固在格之以誠,尤須馭之以術,……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與計較方能于事有濟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截至xx年底,中國與17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共參加了13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締結了近xx0項雙邊條約,參加了300多個多邊條約,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編自中國外交部編《中國外交》(xx年版)、xx年10月《世界知識畫報》
(1)依據材料一指出當時清朝統治者的對外態度及其在對外關系方面的影響。(8分)
(2)材料二反映出這時某些清朝官員的對外態度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何會發生這種變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時期中國外交的基本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解析】:本題以外交為切入點,時間跨度比較大,古代,近代,現代不同時期的對外關系,本題的材料在解題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問,要求依據材料回答兩個問題,清政府的對外態度和對外關系的影響,注意分析歸納概括材料。第二問,有兩小問清朝官員態度的變化以及原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第三問,結合三則材料,分別指出不同時期的外交特點以及形成原因,兩個小問,可以分解為,以上三則材料各反映的對外關系特點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題的時候要學會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難懂問題通俗化,進而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答案:(1)以天朝上國自居、不愿與他國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與世界溝通的渠道,使中國繼續處于封閉狀態
(2)畏懼西方列強,對外態度軟弱,不敢為維護民族利益而抗爭。
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在外交上處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員已感到中國的實力不如西方國家,不惜放棄民族利益以維護清王朝統治
(3)朝貢外交、屈辱外交;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國曾長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領先地位,封建統治者養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國不斷遭受列強侵略,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獲得獨立,民族自信心增強,綜合國力不斷上升。10.(·廣東高考)(14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階級的社會差別。
——據(美)費正清《觀察中國》
問題:(1)為實現“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一夢想,中國近代各階級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2)為提高農民地位,中國近、現代各階級揣摩了哪些綱領和政策?(4分)(3)1949年以來,中國參加了哪些國際組織,見證了“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答案】(1)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等。(6分)(2)農民階級:《天朝天畝制度》。(1分)資產階級:平均地權。(1分)無產階級: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3)重返聯合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建立上海合作組織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點但言之成理,可在每問總分范圍內酌情給分。【考點精題精練】:一、選擇題:1. 1982年3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表了一個只有三句話的聲明:“我們注意到了3月24日蘇聯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發表的關于中蘇關系的講話。我們堅決拒絕講話中對中國的攻擊。在中蘇兩國關系和國際事務中,我們重視的是蘇聯的實際行動!睆闹锌梢蕴釤挼闹刑K關系發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a.對抗了30多年的中蘇關系,有可能發生變化 b.中國外交的重點由意識形態轉向國家利益方面 c.中蘇關系依然緊張,堅決拒絕蘇聯對華的攻擊 d.中國的外交政策,將進行重大的戰略方向調整 【解析】:選a。 本題旨在考查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材料信息,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切入點是中蘇關系。解答本題要注意中國外交部聲明的時間和背景,結合中蘇關系演變的具體過程進行思考。2. 某同學在網上查資料時發現如下一段詩歌:“我是中國人,我那黃河一樣粗獷的聲音,不光響在聯合國的大廈里,大聲發表著中國的議論;也響在奧林匹克的賽場上,大聲高喊著‘中國得分’,當掌聲把五星紅旗送上藍天,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是大勢所趨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國家消除對華的敵視政策 d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解析】:選c。 西方國家同中國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對華的敵視政策一直沒變 3. xx年6月25日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創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國領導人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雙邊關系。其中“三國”除中國、緬甸外,還有a.越南 b. 朝鮮 c. 印度 d. 老撾【解析】:選c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確認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修改,或重訂!斌w現此規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