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教案
第5課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學習目標】
目 標內 容知識與能力
過程
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智者學派智者學派的出現及代表人物;智學派的觀點及主張 了解古代社會神是怎樣主宰著人的精神世界,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對人的價值和道德的闡述。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認識它對人類精神覺醒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人文主義精神是古希臘為人類文明所創造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問題探究
歷史比較
概括闡釋
情境再現
認識人文主義精神是古希臘為人類文明所創造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政治思想及倫理思想【學習重點】智者學派、蘇格拉底思想主張,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學習難點】分析智者學派的觀點及其作用【學習方法】本課的內容理論性很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課前應預習,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以增強對對教材背景知識的了解,以及人文主義、智者學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配合提問、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感悟思考】先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畫《雅典學院》,然后回答:“看了這幅名畫,你有什么突出感受?”指出:這幅名畫折射出古希臘文化的人文主義色彩,古代希臘──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發源地。古代希臘的智者是如何看待‘人’的哪? 【知識梳理】一、 智者學派 1、 背景⑴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家忽略了 ⑵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 ⑶公民地位的提高 2、代表:普羅泰戈拉、安提豐 3、概況:⑴、研究領域: (關系、組織、倫理)⑵、宣傳方式:通過 來感染民眾 ⑶基本思想:①、有些人尊重習俗和法律,主張城邦公民應當遵守;②、有的要求廢棄約束和違反自然的法律、習俗和倫理,建立起與自然相符的法律和習俗;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財產、種族方面) 4、意義⑴智者學派對雅典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解放起了積極的作用 ⑵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 二、蘇格拉底及其弟子的思想 1、蘇格拉底 (1) 探究課題:人類及其環境 (2) 政治主張:支持寡頭政治,反對過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靈魂 (3) 道德主張:提倡善良的道德,倫理思想是“知德合一”,優秀的個人應具備 ⑷思想意義:蘇格拉底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的思想對后世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2、柏拉圖:關注人類社會并劃分人的等級(《理想國》) 3、亞里士多德: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強調人類是最高級的 【學思探究】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思想觀點的異同 1、相同點:都把人類及其環境作為探究的課題 2、不同點: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主張知德合一;反對智者學派的唯我主義和懷疑主義,認為真理應有其客觀標準;智者學派主張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主張有知識、有德性的少數人治國,對民主政體特別是雅典后期的激進民主派,不遺余力的加以攻擊。 【鞏固總結】古希臘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著名的“知德合一”論。有人認為:知德合一是一種道德建立模式。僅強調德,不努力知的拓展,則會根基不穩,蹈入虛無假面。也有人認為:知德合一提出理論與實踐問題。也有人認為:知而行,知行合一。德需要知來規范和設計,這樣的德才是規正,才符合德的概念。你同意哪種觀點?試說說你的理由。思路:第一種,僅強調德,不努力知的拓展,則會根基不穩,蹈入虛無假面。知的建立需要從教育著手,從孩子的心靈抓起,給人以啟迪,開發智能,培養整體知識域面,作為一個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人文道德模式來設置培養規劃才是我們的燃眉之急。第二種,知是真理的認識過程,德是真理追求的實踐。沒有“知”,就無法去認識真理的本貌原體,往往會有迷誤狀況出現,認識了真理才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知于貽誤人生方向。在德行上,要求自身在“知”的基礎上,勇于“知”的實踐而演化成德的行為,知德合一了,社會的發展必將循著這種真理所指的方向為人類展開更美麗璨燦的未來前景。第三種,知是基礎,德是實踐,僅有知而無德行,就淪為空談。有人提出知而行,知行合一。德需要知來規范和設計,這樣的德才是規正,才符合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