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高一歷史教材點撥及同步練習(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三(2)
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條約,如外人租借地,領事裁判權,外人管理關稅及外人在中國境內行使一切政治的權力侵犯中國主權者,皆當取消,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說明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什么?這種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誤?
(2)依據材料二、三,說明孫中山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態度有何變化?
(3)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變化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1)宗旨:以漢族為民族主義的核心。局限和失誤:把反封建斗爭局限為反對清王朝的統治,把包括滿洲貴族在內的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局限在漢民族反對滿洲貴族統治的狹隘范疇內。
(2)由承認不平等條約轉變為反對一切不平等條約,反帝態度明確、堅決。
(3)說明孫中山具有堅定的民主革命信念,在革命斗爭中不斷進步。
12 孫中山曾經以“洪秀全第二”自比,但他領導的辛亥革命卻遠遠超越了太平天國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相比,辛亥革命在組織形式、領導階級,革命綱領和斗爭目標上有了哪些新的發展?試分析導致新發展的原因。
參考答案:(1)新發展:①組織形式:從舊式的宗教組織發展到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②領導階級:從舊式的農民階級發展到近代民族資產階級。③革命綱領:從農民階級絕對平均主義的《天朝田畝制度》發展到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④斗爭目標:從追求空想的“人間天國”發展到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2)原因:①經濟上,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為迅速的發展。②階級力量上,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已進一步壯大。③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到了非革命不可的程度了。
13 請結合有關史實,分析說明辛亥革命為什么被稱為“中國近代一場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參考答案:(1)辛亥革命由全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權領導——19xx年成立了中國同盟會;(2)辛亥革命有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三民主義;(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民眾,進行了反封建斗爭——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激發了人們的斗爭情緒,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推動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4)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干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成立了中華民國;(5)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精神普遍高漲,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