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導學案
在資本主義各國普遍衰落的同時,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軍事上,戰后初期美國在全世界建立了近500個軍事基地,還壟斷著原子彈;經濟上,美國擁有世界工業總產量的60%,對外貿易的1/3,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和債權國。
戰后能與美國抗衡的只有蘇聯。蘇聯是二戰中戰勝希特勒法西斯德國的主要力量,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的軍事力量空前壯大,戰后初期,蘇軍駐扎在東歐、南歐、中國東北、朝鮮北部等廣大地區。蘇聯被公認為是世界一流強國,是國際舞臺上一直十分強大的國際政治力量。
2、“冷戰”政策
冷戰政策是指美國針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同時對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原因:①由于美國推行霸權政策,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但美國又不敢貿然越過戰時美蘇劃定的范圍界限。②大戰剛剛結束,美國不愿也不敢重燃戰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場全球戰爭。
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表現:①1947年,美國對希臘、土耳其進行援助,以遏制這些國家共產黨力量的發展。②緊接著,美國開始實施對歐洲的經濟援助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以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③1949年,在美國的支持下,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④1949年,美國拉攏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⑤朝鮮戰爭后,美國對中國采取遏制政策,使“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
3、馬歇爾計劃
歐洲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因此在杜魯門注意的招牌下,美國首先向歐洲擴張,“馬歇爾計劃”就是杜魯門主義在歐洲的運用。
戰后初期的歐洲,經濟凋敝,社會動亂,美國驚呼歐洲正處于蘇軍接管和共產黨造反的邊沿,基于戰后美國所擁有的經濟實力和“組織共產黨的肯恩公式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的思想,美國統治者決定以美援為主要手段,達到穩定和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的目的。1947年6月5日,國務卿馬歇爾發表演說,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聲稱:美國應盡其所能,幫助歐洲恢復正常的經濟狀態,“從而使自有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能夠出現”。
馬歇爾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西歐和土耳其渡過了經濟困難時期,進入了經濟恢復階段,鞏固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防止了革命的爆發。但是,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使受援國被納入了美國的勢力范圍,成為美國的商品輸出市場,不但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受美國的控制?梢姡R歇爾計劃決不是一項緊急援助計劃,實際上是通過經濟手段達到穩定資本主義秩序、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的目的。因此,馬歇爾計劃實質上杜魯門主義的第一次大規模運用,是美國“冷戰”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蘇聯拒絕參加馬歇爾計劃,而且對其實施作出了強烈的反應,它不進禁止東歐國家參加,而且于1947年同東歐國家簽訂了一系列貿易協定,1949年又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使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自成一個經濟體系。
【典例剖析】
例題:閱讀以下三段反映同一時期的材料。
材料一: 從波羅的海斯德。ㄊ睬星啵┑絹喌美飦喓_叺牡睦镅潘固,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