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導學案
①美國試圖稱霸世界
②蘇聯實力增強及社會主義力量的擴展
③北約和華約的建立
④杜魯門主義出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5、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主要表現有( )
①提出杜魯門主義 ②發動越南戰爭 ③實施馬歇爾計劃 ④建立北約組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6、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共同之處是( )
a、都是由大國控制的軍事政治集團
b、帝國主義性質的大國集團
c、政治經濟一體化集團
d、代表不同意識形態的大國集團
7、二戰后,最終造成德國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雅爾塔體系形成的結果
b、美、英、法三國同蘇聯矛盾的加劇
c、戰勝國對德國的最終制裁
d、德國共產黨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8、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的標志是( )
a、聯合國成立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c、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d、柏林墻事件
9、下列關于美蘇之間“冷戰”的表述中,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b、“馬歇爾計劃”的推行和“經互會”的成立是“冷戰”的重要表現
c、美蘇“冷戰”關系下,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的局面
d、美國在亞洲實施“冷戰”的主要表現是發動侵朝和侵越戰爭
10、“它使那些生怕美國出口不景氣的人為之陶醉”,這是指( )
a、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
b、美國發動朝鮮戰爭
c、美國單獨占領日本
d、美國推行“冷戰”政策
11、實踐運用
材料一 從波羅的海斯德丁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亞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
——丘吉爾在富爾敦的演說
材料二 余相信美國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征服企圖。
——杜魯門致國會的咨文
材料三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到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之路。
——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材料四 本公約各締約國……決定聯合一切力量,進行集體防御。
——《北大西洋公約》
請回答:
(1)丘吉爾所說的鐵幕下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三、四,杜魯門政府采取了什么具體措施?
(3)這四則材料反映了美國戰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說明了什么?
(4)針對材料四中反映的內容,蘇聯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著什么?
12、合作探究
材料一 這只不過是坦率地承認,無論是通過直接侵略還是間接侵略,將極權主義政權強加給自由國家人民,都破壞了國際和平的基礎,從而也破壞了美國的安全……我認為,美國的政策必須支持那些人民,他們正在抵抗武裝起來的少數人或者是外來壓力企圖加于他們的奴役。我認為我們必須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命運。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著我們支持他們,維護他們的自由。如果我們領導不力,我們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去危及我們自己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魯門1947年3月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二 70年代的美國,由于經濟增長趨于緩慢,又陷于侵略戰爭的泥潭,不得不在蘇美爭霸中處于守勢。1969年尼克松擔任美國總統后,迫于形勢的變化,對美國的對外侵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收縮。為了調整對外戰略,尼克松在亞洲采取了兩大步驟:一是1973年簽置《關于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從越南南方撤走侵越美軍;二是開始同中國實現關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