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教學設計
黑市價格200 盧布過程:自由發言,歸納提煉。提示:①國家的這種做法,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保證了紅軍的軍糧供應,對戰勝敵人、捍衛蘇維埃政權有重大意義。②蘇俄政府的糧食征購價格極低,幾近于無,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農民意見很大,又帶來新的政治危機。結論:這不是一種理想的經濟政策,戰爭結束后還試圖用這種方式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顯然是行不通的。(承上啟下,轉入第二目)第二目 放映幻燈片,讓學生圍繞要點閱讀課文,勾劃要點。二、新經濟政策 背景:國內戰爭后,經濟嚴重破壞,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嚴重不滿。 目的:解決國內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 開始: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內容:固定糧食稅政策、允許資本家經營部分企業、允許自由買賣等評價: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和蘇維埃政權。⑵找到了一條符合俄國國情的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課堂探究問題3 閱讀材料 ……最嚴重的事件是,作為彼得格勒門戶的海軍基地喀瑯施塔得發生了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兵變。這里的水兵大部分來自農村,十月革命中,曾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的支持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們出于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強烈不滿,在基地舉事,提出“沒有布爾什維克的蘇維埃”的口號,奪取了當地政府的權力。 請問:喀瑯施塔得事件反映了1921年蘇俄怎樣的政治形勢?過程:學生自由討論,然后請一位同學回答。提示:喀瑯施塔得事件集中反映了當時蘇俄國內危機的嚴重程度,它以最尖銳的形式向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提出改變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聯想:法國大革命時雅各賓派沒有及時改變恐怖政策,結果出現“熱月政變”,雅各賓派下臺。蘇俄及時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改為新經濟政策,結果經濟得到了恢復,政權更加鞏固。由此可以體現無產階級領袖和政黨的英明。說明:所謂“新經濟政策”,是在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比較以后出現的新名詞。那么,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引入下面的問題) 問題4 比較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過程:放映幻燈片,分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完成表格。 表一 歷史背景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表二 內容名稱 內容
農業
工業
商業
分配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表三 特點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表四 評價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提示:答案基本上沒有難度,大都能從課本找到,但要注意語言精煉準確。如果學生不能分析特點,教師應當啟發。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排斥商品貨幣關系,用軍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會的運轉,進而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則是通過在一定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用幻燈片打出材料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 鄧小平為什么這樣說呢?由此轉入第三目。第三目 放映幻燈片,先引導讓學生閱讀課文。這是本課的難點,老師隨堂走動,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疑問。三、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斯大林體制) 1、體制確立:20世紀30年代中期 2、主要表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就和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客觀評價:取得過巨大成就,但超越了蘇聯生產力水平,二戰后成立了 社會主義國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為日后蘇聯和戰后社會 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