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和改革
e.市易法。政府設立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這就限制了
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人也有增加。
②軍事措施
a.保甲法。政府把農村住戶組織起來,十家編為一保。保丁在農閑時練兵,平時種
田、維持社會秩序,戰時編入軍隊作戰。這既可以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又可以抵御遼和西夏的進攻,同時減少了軍費開支。
b.將兵法。把禁軍固定在一定轄區,由固定的將官加以訓練。這就加強了軍隊訓練,
充實了邊防力量。
③教育措施
a.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進士科不再考詩賦,專考經義和時務
策。設明法科,專考律令、斷案等。
b.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受官,
以資鼓勵。這就使學校變成為變法造輿論、育人才的地方。
3.變法的成效
①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
②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③軍事實力有所增強。
④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4.變法失敗的原因
①新法在推行的過程中,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③有些地方官拒絕執行新法。
④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馬光當政,新法被廢除。
5.評價
①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的情況下進行的改革運
動。
②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