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
1.配樂詩朗誦(毛澤東在二次反“圍剿”時期的幾首詩詞)
2.以20年代一位共產黨員的名義,寫一封給中共中央的信,或是寫一份《告全國同胞書》,闡述你對當時中國革命發展的主張和觀點。或者模擬記者采訪當時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寫一份訪談錄。
六、教學流程
(一)明確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八七”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三灣改編、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土地革命及其意義。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提出的歷史意義。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采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這樣一條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探索出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二)整體感知
在大革命失敗的情況下,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了三大起義,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創建人民軍隊,從城市轉入農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序幕。
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革命力量得到了發展。毛澤東及時從斗爭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從理論上指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這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井岡山的星星之火,逐步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紅軍和根據地得到了發展。反“圍剿”的軍事斗爭,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土地革命和經濟建設都得以順利進行,紅色政權屹立在中國大地上。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導人新課
提問:大革命留給中國共產黨人的慘痛教訓是什么? 單槍匹馬,赤手空拳,是不能勝利的
要:創建人民軍隊,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1.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失敗后發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臨時中央決定在南昌發動起義,并組成了前敵委員會。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革命軍1927年8月1日在南昌起義。
起義在南昌獲得成功,但南下廣東的途中,損失嚴重。革命軍一部分轉戰湘南,后來上了井岡山。另一部分進人廣東海陸豐,與當地農民軍匯合。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紅軍、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因此成為中國人民軍隊誕生地,8月1日也成為中國人民軍隊的光榮節日。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親筆寫下了“軍旗升起的地方”幾個大字。可見南昌起義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是有著重要地位的。
南昌起義后,起義部隊也不得不撤離城市,說明城市是敵人勢力較強的地方,要在中心城市站住腳是很困難的。
2.“八七”會議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教師最后應強調,“八七”會議是我黨在革命遭受失敗的緊急關頭,為審查和糾正過去的錯誤,確定新的革命方針而召開的。八七會議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道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此,中國革命進人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