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
3秋收起義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秋收起義軍向井岡山進軍路線圖》討論回答: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相比有何異同點?向井岡山進軍取得了什么成果?
秋收起義是八七會議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影響重大的武裝起義。它與南昌起義相比,最初也是以大城市作為攻取目標。但是不同的是,秋收起義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號。在攻打長沙受挫后,轉而進攻農村,并在進軍途中,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向山區進軍過程中,開創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一偉大創舉和革命斗爭實踐,為大革命失敗后,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此處可以用幻燈、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毛澤東在文家市對起義軍的一段講話:“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大家也都想過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青的地方去,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根,養精蓄銳,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
4.廣州起義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認識廣州起義的特點、歷史意義及其教訓。
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挽救中國革命的又一次嘗試。廣州起義是一次建立蘇維埃政府的起義,這是一個重要戰略口號的改變,此后近十年中,中國革命一直在蘇維埃的旗幟下進行。廣州起義的失敗再次告誡共產黨人,在國共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企圖通過城市暴動、起義或攻占大城市以爭取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必須尋求新的道路。
5.三大起義的歷史功績、教訓
此問題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從整體上把握歷史,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大起義發生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處于極端低潮的情況下,三大起義的歷史功績是顯而易見的。指導學生理解教材的評論。
但三大起義也為中國革命的繼續發展提供了深刻的經驗教訓。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中心是大城市。因此,首先奪取城市和鞏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情況,不可能成功。從國情出發,中國民主革命應實行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相結合的方式。
6.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的經過。并通過看圖了解選取井岡山作為根據地的原因及其地理位置。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經過開展游擊戰爭,土地革命,建立工農革命政府的艱苦斗爭才創立的。井岡山根據地建立的斗爭實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各地武裝起義創建根據地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同時也提供了比較完整和成功的經驗,為從理論上闡述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提供了依據。
井岡山會師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與擴大,軍事力量的增強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巨大影響。
上述一系列的革命斗爭,使中國共產黨得到了磨煉,使革命力量也得到低潮時期的突出發展,斗爭的發展和挫折,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一條正確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