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的十年對峙教學設計
第15課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學生通過探究南昌起義的原因、了解南昌起義的概況,正確理解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作用,增強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b.學生通過第二節目土地革命(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工農武裝割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內容的學習,正確理解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作用,增強比較分析、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觀察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c.學生通過了解紅軍長征的概況,正確理解遵義會議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作用,增強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a.學生通過分組課前搜集資料,課堂展示搜集成果,鍛煉查閱、運用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b.學生通過課堂問題的探究,學會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方法。
c.學生通過課堂歷史情景的熏陶與引導,感悟歷史,提高人文素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學生通過中共總結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發動南昌起義、總結城市中心論的失敗教訓,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學習,培養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
b.學生通過紅軍長征概況的學習,感悟長征精神,培養革命樂觀主義、英雄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創新膽略,加強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的意識,從而突出體現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這一素質教育新理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南昌起義;紅軍的長征。
2.教學難點:“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遵義會議
三、主要教學方式與教學用具
1.教學方式:
(1)情景教學法:
通過創設“觀看《井岡山》引發的對話”這一情景引出一系列讓學生探究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及時引導與總結,從廣度、高度和深度上開拓學生的思維。
由于影視資料最能增強歷史感染力,所以本課五組影視情景的創設尤為突出:以播放電視劇《井岡山》片頭之朱毛會師精彩瞬間導入、以南昌起義之意義片段引出南昌起義事件的探究、以毛澤東秋收起義后主張放棄城市中心論的精彩辯論引出革命正確道路探索的討論;以電視劇《長征》片頭的播放導入長征內容;以這兩部電視劇的劇情介紹作為本課的小結……五組影視情景非常精辟,時間加起來不到5分鐘,但非常有導向性,以其來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亮點。
(2)搜集資料法:
a.課前學生以小組形式圍繞南昌起義、土地革命、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搜集資料,可以鍛煉學生查閱、運用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
b.課后搜集資料:長征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整體奮進的一種精神,其意義已經超越了時代!超越了國界!學生課后圍繞《外國人眼中的長征》搜集資料,讓課堂學習得到延伸與拓展,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加強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的意識。
(3)故事穿插法:通過學生講述南昌起義、長征的故事,活躍課堂氣氛,加深
印象。
(4)表格歸納法: 用于對本課基礎知識的梳理,使其更系統化。
(5)討論法
2.教學用具:制作的課件、有關的圖片和影視資料
四、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