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科學技術;玄學;道教與佛教;唯物論思想家;文學和藝術。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本節的教育與教學,培養、提高學生對文化繼承與發展、改革與創新的關系的理解能力。
2.通過本節的教學,培養與提高學生緊扣時代特征,抓住歷史現象的關鍵,對復雜的歷史現象進行概括的綜合能力。
3.引導學生結合文學作品的創作環境,賞析這些詩歌及其他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對文藝作品的鑒賞能力與文化素質。
三、思想教育目標
1.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了許多科學家,他們的成就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思想、文學、藝術,既繼承與發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鑒、吸納了異域文化的成果,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祖沖之與圓周率數值的計算;賈思勰與《齊民要術》;建安文學;陶淵明及
其田園詩;王羲之的書法;石窟藝術寶庫。
教學難點:反佛與滅佛;建安文學。
教學過程
一、科學技術的進步
1.數學:
①劉徽:魏晉時的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②祖沖之
a.精確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近一千年。
b.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等書,對數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c.運用歲差原理,測出一回歸年的時間,與現代科學測定的數字只差50秒。
d.還以十萬分之一的誤差計算出了“交點月”的數字。
e.他發明的“千里船”,據說能日行百里。
2.農學:
①北朝賈思勰,潛心研究農學,著述了《齊民要術》;
②《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旱最完整的農書。
3.地理學:
①裴秀
a.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地圖學家。
b.他繪制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
②酈道元
a.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
合性地理著作。
b.《水經注》文筆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
二、玄學的興起
1. 原因:一些士大夫為了逃避現實,崇尚空談,標榜虛無玄遠,名為“清談”。
2. 時間:魏晉之際
3.特點: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易經。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莊子》為經典,稱為“三玄。”
4. 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
5.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等。
6. 影響:給兩漢以來僵化的儒學以新的解釋,從而推動了中國古代思辯哲學的發展。
三、道教、佛教的傳播與反佛
1.道教的改造與發展
①東晉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藥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封建統治
服務的宗教。
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也是一位醫學家。他寫的《抱樸子》涉及許多化
學知識,在我國古代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體系。
2.佛教的盛行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教義為窮苦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也適合統治者
加強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傳播。
②當時出現許多名僧,如法顯等。法顯的《佛國記》是研究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等
國的交通和歷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