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③伴隨佛教而來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語言、藝術、天文、醫學等許多方面,對我國
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3.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統治者利用佛教教義,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于現狀;
②統治者廣修寺塔,施舍錢財,浪費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③寺院經濟過度發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官府爭奪勞動人手和稅收,農民負擔
加重。
4.反佛與滅佛
①范縝在《神滅論》一文中,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
人的精神和形體是統一的,形體存在,精神就存在;形體死亡,精神也就消失!渡
滅論》的反佛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從加強統治出發,曾先后兩次滅佛。
③北周武帝利用滅佛增加勞動人手和財政收入,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但焚燒佛經、
搗毀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
三、承上啟下的文學
1.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點:
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變動,豐富了文學的內涵。
②這一時期的文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
③詩歌完成了古詩從四言、五言、騷體到七言詩的過渡,涌現了一批杰出詩人。
2.建安文學
①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詩人,以所見所聞及親身經歷,寫出的詩賦,史稱
“建安文學”。
②“建安文學”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詩》和蔡文姬的《悲憤
詩》等。
3.陶淵明與田園詩
①東晉詩人陶淵明向往農村生活,一生中寫下許多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樸實恬淡的田
園詩。
②他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詩》尤為著名。
4.山水詩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開始興盛。
②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是山水文學的代表作。
③與謝靈運同時代的鮑照的代表作有《擬行路難》等,對后世影響較大。
5.南北朝民歌
①南北朝時期,一種新的樂府詩即民歌大為盛行。
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
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蘭辭》等。
四、大放光彩的藝術
1.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著名學者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
②曹魏的鐘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這是漢字書法的一種進步。
③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圣”,代表作有《蘭亭序》《黃庭經》等。其子王獻
之書法造詣也極高,與王羲之合稱“二王”。
④東晉女書法家衛鑠,世稱衛夫人,她師從鐘繇,得其真傳。王羲之曾隨衛夫人學習
書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書法家。
⑤因北魏碑志藝術最有代表性,人們習稱這種書體“魏碑”。“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
法藝術的精品
2.繪畫藝術成就
①魏晉南北朝的繪畫,往往帶有宗教色彩。
②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③東晉顧愷之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
3.石窟藝術寶庫
①魏晉以后,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②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等,后來成為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4.音樂與舞蹈藝術
①直接從西域引進了《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異域傳來的天竺樂、扶南樂、高麗樂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這一時期帶有明顯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稱《蘭陵王入陣曲》!洞竺妗肺鑼笫缿騽〉陌l展,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