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4、影響:
①積極意義:國家統一和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推動德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很快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②消極影響(特點):德國的代議制 ,保留了大量的 ,使德國逐漸走上軍事侵略道路。
重點突破
現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的比較:
項 目 德國君主立憲制 法國總統制 英國
君主立憲制 美國總統制
國家元首 國王 總統 國王 總統
元首
產生方式 世襲 選舉(任期七年,連選連任) 世襲 選舉(任四年,可連任兩屆)
元首任期 終身 任期制 終身制 任期制
元首的實權 有 有 無 有
政府首腦 內閣大臣 內閣總理 內閣首相 總統
政府
產生方式 國王任命 總統任命 議會中多數黨派領袖擔任 總統任命
國家
權力中心 立法會議 參、眾兩院 議會 總統
行政權 屬國王,但需一名大臣副署 總統,但須內閣部長副署 內閣首相 總統
政府首腦
與議會關系 國王效忠法律,大臣對議會負責 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 首相與內閣對議會負責,由內閣協調首相與議會關系 總統與內閣不對議會負責,
總統與議會互相制約
立法權 立法會議 參眾兩院與總統共同享有 議會 國會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課標要求】
1、列舉1840年至19xx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2、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3、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4、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5、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單元綜述】
1、鴉片戰爭改變了古老中國的歷史命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八十年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貫穿著兩條主線:一是列強通過一次次侵略戰爭,強加給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擁有獨立主權的中國逐步淪為受外國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二是面對外來侵略,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為維護國家,起而抗爭,是中國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厄運,并把中國革命推進到新明珠主義革命階段直至勝利。
2、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首先擔負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農民階級提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妙構想,但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而宣告失敗。農民階級不可能完成就中國的任務。
3、孫中山臨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也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資產界共和國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