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3)性質:奴隸主貴族領導的推翻暴 的戰爭
(4)啟示:統治階級治理國家必須勤政愛民
重要制度:
1、政治上:分封制
(1)根本目的:鞏固奴隸主國家政
對像: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2)內容 服從周王命令
諸侯義務:貢獻財物
派 作戰
(2)核心 ;分封士地和人口
(3)主要諸侯國:魯、齊(最東)、燕(北方屏障)、衛、宋、晉(距鎬京最近),此外還有南方的楚國。
積極作用 鞏固了統治,發展了疆域,周朝成為地域遼闊的奴隸制國家。
(4)影響
消極作用:西周后期出現諸侯爭霸,導致王室衰微
2、經濟上:井田制
(1)性質:我國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演變:始于商、 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廢止于戰國。
土地屬于周王所有,分賜給諸侯臣下享用,不得轉讓和買賣
(3)生產 關系 奴隸主強迫奴隸集體耕種
奴隸主占有全部勞動成果
諸侯須向周王交納貢賦
表明奴隸制的高度發展
(3)評價
使西周農業獲得發展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礎,二者的紐 是土地和義務。
三、社會經濟
1、農業:有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2、手工業:分工很細,號稱"百工";全部使用奴隸勞動。
五、階級關系
1、奴隸和平民:
(1)奴隸:地位很低,據西周青銅器記載,市場上,一束絲加一匹馬可以換五個奴隸。
(2)平民:又稱"國人"。身份比奴隸自由,有少量土地,但受到奴隸主貴族剝削,被迫去當兵打仗。
2、國人暴動:
(1)原因:西周后期,周厲王統治殘暴,使人民只能"道路以目"以避免迫。
(2)概況:公元前841年,鎬京的平民和奴隸沖進王宮,走跑周厲王。政權暫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
(3)性質:平民的武裝暴動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4)影響
六、 是西周由盛轉衰的標志
七、西周的滅亡
國人暴動的打擊
1、原因:周王室的衰落
外族入侵
2、標志:公元前771年,大 攻破鎬京。
3、東周的開始:
(1) 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史稱東周(依據:地理方位)。
(2) 分期: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3) 歷史特征: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