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
(4)主觀:戰后美蘇兩國都抱有在世界范圍內擴展勢力的戰略目標。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一句話:“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2、冷戰開始:
(1)信號: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p118導言)
(2)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政治表現):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發表咨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并公開宣稱,美國要在一切地方與蘇聯和共產主義對抗。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表明美國公開放棄同蘇聯合作的政策,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3)含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問題探究】:你認為應該把意識形態作為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原則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不應該把意識形態作為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原則,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也可以友好往來,共同存在,共同發展。
二、美蘇“冷戰”---- 兩極格局的形成
1.美國的冷戰政策
(1)政治上,杜魯門主義
(2)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師生互動】師:馬歇爾計劃僅僅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嗎?
生:不是。
師:它的真實目的何在?
生:一是穩定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二是通過經濟手段控制西歐,還企圖用馬歇爾計劃拉攏東歐國家。
師:它的實質是什么?
生:用經濟手段控制西歐,穩定資本主義秩序,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領域的一次大規模運用,是“冷戰”在經濟領域的表現。
目的:幫助西歐恢復經濟;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還企圖用馬歇爾計劃拉攏東歐國家。
根本目的:穩定資本主義陣腳,遏制共產主義
馬歇爾計劃決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它是以“復興歐洲”為名,借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的陣腳,控制西歐,達到共同“遏制”蘇聯的目的。因此,它實質上是對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的運用,是美國“冷戰”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提出者:美國國務卿馬歇爾
【問題探究】:馬歇爾計劃和杜魯門主義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大規模運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魯門主義表現為公開赤裸裸的反共反蘇,而馬歇爾計劃則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控制歐洲,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
(3)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成立: 1949年,美國等12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性質:是一個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
影響:它的成立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重要行動,加劇了“冷戰”的程度。
(小結)同學們,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戰后初期的世界形勢的基本特征: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兩極格局的基礎;美國實施“冷戰”政策,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進行遏制。那么,此時社會主義國家狀況如何?蘇聯有什么反應呢?
2.蘇聯的“應對”措施
(1)措施: 政治上,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經濟上,經濟互助委員會
軍事上,華約組織
規律總結:
(2)影響